两江观察丨提升长江“含金量”,五省市如何破题
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消息,长江,既是一条交通“黄金水道”,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通道”。
12月9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五省市举行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同签署“1+4”合作协议及“十四五”期间的19个重点合作项目。
会上,五省市提出目标:共同打造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协同发展先行区。
这些协议、项目和目标,对五省市的意义何在?当前还面临哪些瓶颈?如何共同破题?就此,两江观察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的两位专家:一位是区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斌,一位是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晗。
▲ 集装箱船正在果园港装载货物。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好处简直太多了”
3个目标
共同打造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协同发展先行区。
“1+4”合作协议
“1”为《关于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4”为航运数据共享平台、水上应急救援协作联动、乌江通航船闸联合调度、航运政策标准研究4个子协议。
19个重点合作项目
涵盖航旅融合、多式联运、干支直达、新开集装箱航线、货物散改集等,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实现水运产值、投资和航运货值总金额约690亿元。
两江观察:五省市举行这次重要会议,意义何在?对重庆意味着什么?
刘斌:交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长江是连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一条大通道,仅从大家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就可以说明这次会议有多重要。数据显示,2020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30.6亿吨,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3亿吨,多年稳居内河航运世界第一。
对重庆而言,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依托长江深水航道的独特优势,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和长江三峡旅游集散地;同时其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周边省市货物通过重庆港中转量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5%以上……
今年2月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我国4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10月底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赋予重庆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定位,在此过程中,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极为关键。
总体来说,长江“黄金水道”不仅是支撑重庆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对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我认为,要实现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目标、完成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战略任务,不能仅靠重庆单打独斗,也不能仅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合作,更要依靠周边各省市的通力协作。
所以,此次五省市携手合作,既贯彻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也符合五省市的切身利益。重庆应以此为契机,与兄弟省市形成共识和合力,更好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 珞璜港至上海港集装箱班轮开启。 贺奎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五省市此次达成的“1+4”合作协议,被视为长江上游地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请你详细解读一下。
刘晗:好处简直太多了!五省市携手共建,重要性不言而喻。
五省市协调联动长江上游地区航运建设,能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升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长江上游干流和嘉陵江、岷江、乌江等重要支流的航运畅通,全面提升长江上游水运运输运力水平,从而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更重要的是,五省市在强化航运高质量建设过程中,将促进水运与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衔接,实现长江上游地区物流的多式联运,有利于重庆发挥好协内联外的枢纽作用,加快“4向3轴6廊”对外运输大通道建设,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长江万州段船来船往。冉孟军 摄/视觉重庆
哪些问题亟需解决
两江观察:毋庸讳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你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刘晗:我着重说说非常具体、同时非常重要的两方面问题:
一是长江航运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问题。以数据说话,近10年来,即便剔除去年因疫情导致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水路货运量增长率平均值为7.73%,低于同期GDP增长率的平均值。所以,“十四五”期间,提升长江航运能力、加快物流运输效率,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一是长江部分关键节点的拥堵问题。以三峡船闸为例,去年过闸船舶平均等待时间为110小时,比过去增加了,主要原因在于船闸设施建设滞后于货物航运需求,亟待加强航运扩能工程的建设。五省市在推动长江上游航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流域关键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做好提前规划、协同共建、合作运营等工作。
▲ 长江流域丰都段,集装箱船队正在行驶。蒲小军 摄/视觉重庆
怎样抓好生态保护
两江观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中央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的总基调。在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上,你有何建议?
刘晗:概括而言,要做好“保生态、强设施、重科技、共监管”工作。
保障生态安全当然是首要任务。要强化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严格控制和防范沿岸的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疏通长江航道,提高港口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扩大上游沿岸港口货物运输和贸易奠定基础。
同时要强化环保设施建设,加强长江上游地区先进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造封闭式廊道,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类污染物进行处置,逐步减少水污染、扬尘污染等,打造绿色化高规格综合立体交通港口,并以此为窗口,示范引领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
还要加强科技投入,推动长江上游港口和码头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减少码头货物转运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降低港口运营和管理成本,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另外,要共同推动监管工作,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增强对长江上游航道的生态环保监管力度,定期检测流域沿岸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 邮轮和货船航行在长江巫山段。 王忠虎 摄/视觉重庆
下一步如何发力
两江观察:推动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五省市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刘斌:我认为未来五省市在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做到“共建、共护、共享、共治”,从而达到“共赢”。
共建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开放高效发展。五省市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实现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乘数效应”,以成本优势吸引货物通过长江出海;同时,深化同其他西部省市合作,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把出境出海通道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
共护一江碧水,促进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促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协同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修复,并加强与长江中游和下游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共享科技进步,促进创新发展。要共享科技进步成果,以“新基建”为契机,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探索长江上游地区的航道、港口、船舶运输、市场管理等领域的转型升级, 推进北斗导航、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在航运领域的应用,协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智能航运发展。
共抓协同治理,促进共赢发展。要提高协同监管能力,推动长江上游地区构建协同航运治理格局,合力优化长江上游分段通航标准,加快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共同推动长江上游地区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航运环境,实现全方位的合作共赢。
原标题:【智论】提升长江“含金量”,五省市如何破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