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记者昨日从市扶贫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锁定“7个贫困区县摘帽、885个贫困村销号、59.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全力推动“1+1+13”政策落实,脱贫攻坚呈现认识更统一、措施更精准、保障更到位、成效更明显的良好局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空前的领导重视程度、空前的政策聚焦力度、空前的资金投入强度、空前的社会参与广度、空前的舆论宣传深度,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打响脱贫攻坚战。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引领下,一项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并付诸实施,目前已形成“1+1+13”的政策体系,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
以资金投资为例,今年以来,我市下达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亿元,各区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0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完成投资67.3亿元,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综合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在具体操作中,我市持续强化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攻坚实效。
一是抓产业。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53个、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201个、建立“网上村庄”电商扶贫服务站91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62家、农业产业化组织2.4万个,覆盖带动贫困群众33万人。
二是抓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我市筹集资金150亿元,力求在2017年前搬迁25万贫困人口。今年,已下达市级以上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6亿元,签订自愿搬迁协议10.7万人,完成搬迁安置5.8万人。
三是抓就业。今年我市累计开展各类培训9万余人次,各区县开发公益性岗位3万余个,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5万人。
四是抓教育。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政策,全市安排各类资助资金56.23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6.6万人次。
五是抓医疗。我市建立了1.8亿元医疗救助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市级扶贫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和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六是抓保障。今年我市农村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6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实现高质量兜底脱贫。
社会参与度也空前广泛。今年以来,18个市级扶贫集团继续“一对一”帮扶18个贫困区县,已直接投入资金6.7亿元。社会各界也踊跃参与脱贫攻坚,“万企帮万村”行动聚集民营企业1196家,投入35.6亿元结对帮扶贫困村,爱心扶贫网站接受社会捐赠4000余万元。
针对新的脱贫攻坚形势,我市在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限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保驾护航。例如: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上,我市坚持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识别标准,及时动态调整,确保应进则进、应扶尽扶;投入财政资金9000万元,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全市金融机构为贫困户发放贷款164亿元,极大地完善了金融精准扶贫机制。
“脱贫攻坚,是一场人与贫困之间的角力,更是一场人与自身的较量,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表示,全市扶贫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不退缩,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的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