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引擎启动十年 为内陆开放带来四次重大变革

21.12.2018  08:13

  又到一年岁末时,位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以下简称:保税港区)的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交易中心)为市民准备了品类丰富的年货。

  张瑜是展示交易中心国别馆马来西亚馆的老板,为满足市民元旦春节采购需求,他特地从德国引进了无氧真空防腐、高温密封两项技术,将进口的马来西亚燕窝加工成鲜炖浓缩燕窝,这样处理后鲜燕窝的保质期从15天延长到3个月。

  在展示交易中心,市民可以买到3.5万多种全球商品,这些商品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海关检验检疫后储存在保税港区的保税仓库内,可以随时为柜台补货,满足市民采购需求。

  设立展示交易中心,进行“保税+展示交易”的尝试,是保税港区为内陆开放带来的变革之一。

  由于自带开放“基因”,保税港区启动运行后,迅速成为重庆实施内陆开放的强力引擎。10年来,保税港区为内陆开放带来四次重大变革。

  加工贸易之变

  “保税+智能制造”成为“压舱石

  今年8月,首届智博会保税港区展台,一条由和硕集团研发的智能化组装产线,吸引了许多观众目光。

  这条生产线虽然只有6米长,却是整个智能化生产线的精华所在,包括了智能锁螺丝机、智能组装机、自动光纤镭雕机等智能设备,每月可产出6万台智能产品,节约人力50%。

  由于加工贸易的兴起,重庆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保税+智能制造”正在成为重庆加工贸易的“压舱石”,区内的旭硕、纬创、仁宝、翊宝4家智能终端生产企业通过拓展加工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逐步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如纬创资通集团(以下简称纬创)所建设的笔记本电脑组装车间,被重庆市经信委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目前服务品牌有惠普、宏碁和华硕等。截至今年10月,纬创产值达到了228.02亿元,同比增长25.59%。

  入驻保税港区的仁宝集团已研发出测试笔记本电脑功能的智能化测试设备。当智能产品组装完成后,将进行一系列检测工作。目前仁宝集团开始使用此类检测设备,以实现智能化检测,单条检测线每月检测量可达到21.6万台,检测准确率达到99.5%以上。

  2018年,港区重点智能终端企业及供应链企业预计将投入智能化改造金额约3.1亿元。而产品在原有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加工贸易等传统产品基础上,延伸、引进、拓展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形成了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在原有的华硕等品牌基础上,引进了索尼、卡特彼勒等7个新的国际品牌和惠普全球维修中心等项目,推动产业创新迈向高端。

  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重庆保税港区已累计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1.10亿台(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11.03亿元。

  服务贸易之变

  “保税+服务贸易”带动创新发展

  展示交易中心是保税港区在全国14家保税港区中率先突破,在围网内开展“保税+展示交易”的成果。

  截至今年12月19日,展示交易中心已累计引进55家企业,汇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等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约3.5万多种商品。

  目前,展示交易中心正围绕“窗口功能、贸易功能、旅游功能”的功能定位,以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系列展馆为切入点,铸造重庆高端城市名片,努力成为全市、全国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品牌。

  除了展示交易中心,保税港区还借鉴上海外高桥贸易便利化模式,以“保税+总部经济”的方式,吸引重点企业在港区设立区域总部。据了解,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等利好因素下,今年保税港区新引入世界500强新加坡托克集团及百安居、安通控股、北大荒等区域总部。

  从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来看,保税港区“保税+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也相当强劲。保税港区构建了日包裹处理能力达15万单的地服系统,该行业全国前五强中已有菜鸟、网易考拉、唯品会和小红书四家落户,累计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企业32家。2015年至今,累计实现交易额约50亿元。

  除此之外,保税港区还打造了近3万平方米进口汽车展销平台,“展会+整车进口”稳步发展。引进北京庞大、上海元初、重庆开元等行业龙头,基本打通全产业链,构建进口汽车综合服务平台,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进口汽车会展活动,累计实施整车进口1552辆,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进口比重超过40%。

  保税港还拓展了“保税+飞机租赁”业务,利用重庆保税港区与江北国际机场无缝衔接优势(800米连接道路),与春秋航空、重庆航空,探索飞机租赁业务,累计落地5架保税租赁飞机,使重庆成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租赁的城市。

  物流方式之变

  “保税+现代物流”助力拓展国际通道

  前不久,重庆市政府正式出台《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该方案,力争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助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同时带动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作为此次方案的重点参与方之一,保税港区正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分拨基地。

  其实,经过多年打造,保税港区的物流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基础。截至目前,保税港区已累计引进物流企业约300家,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80亿元。这让保税港区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重庆)、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国家贸易大通道的重要物流通道节点。

  为充分发挥国际口岸、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等功能优势,保税港区在空港功能区布局建设2平方公里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开展航空物流、第三方物流等服务,并引进了澳大利亚嘉民、美国安博、新加坡丰树、阿里巴巴菜鸟、日本日梱等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

  10月24日,嘉民集团在嘉民重庆空港物流中心举办项目最新一期设施的开幕典礼。新落成的西区已全部由德邦快递(Deppon Logistics)和劳士领(Rchling)承租。投资2亿美元的嘉民重庆空港物流中心在这次扩建后提供总计25万平方米的优质物流和工业空间。

  位于重庆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内的嘉民重庆空港物流中心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现代化的物流和工业空间,目前已经吸引顺丰、韵达、圆通等10家知名企业,出租率高达99%。

  功能之变

  “保税+特设口岸”优化开放平台

  2017年末,重庆保税港区获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这是继进口肉类、进口水果、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指定实施口岸后的又一利好。保税港区获得进境粮食口岸批复后,进口粮食可直接运送至重庆,这将为重庆的粮食贸易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

  过去,没有获得口岸功能的时候,进口商品需在沿海清关后进入重庆;现在,进口肉类、水果和粮食可直接在保税港区进行清关。

  简单点说,就是进口货物不再需要从沿海口岸转运,可直接运送至保税港区开箱,完成检验检疫。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损耗、保证品质,还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用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特设口岸的作用:

  截至目前,保税港区累计引进40余家从事肉类、水果进口的企业,通过指定口岸进口的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产品共计1.7万吨。自2010年以来累计实现海关监管货值约20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6.85%,占全市同期总量的40%,有效带动周边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

  目前,重庆保税港区已成为内陆地区拥有特色口岸最多的保税港区。值得一提的是,保税港区还在积极申报首次药品进口口岸、生物制药口岸等新指定口岸。与此同时,还将积极研究实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综合类服务聚集示范区创建以及自由贸易港探索等新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编辑: 王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