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04.01.2016  12:19
如何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本报记者 张莎 李幸

      2015年12月3日,云阳县清水乡清水民族小学,孩子们正在取暖设施旁暖手。今年,云阳县把确保学生温暖过冬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投入1500万元左右,全力推进“暖冬计划”。这一举措让海拔800米以上的52所学校、7000多学生可温暖过冬。 记者 郑宇 摄(本报资料图片)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即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目标,按照“五个坚持”原则,继续滚动实施好重点民生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倒计时安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部门、区县负责人,请他们谈谈各自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解。
      嘉宾
      市教委主任        周  旭
      市扶贫办主任    刘戈新
      市就业局局长    李为民
      九龙坡区区长    石继东
      江津区委书记    陶长海
      大渡口区委书记 卢建辉
      重庆日报: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了22件民生实事和25件重点民生实事,一大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得到解决。下一步,如何联动推进、继续滚动实施好重点民生实事?
      石继东:2016年,九龙坡将在共建和共享上下功夫,在2015年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做实民生工作。除滚动接续实施好一批项目外,还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再谋划一批新的项目。滚动项目包括:新完成10公里村社便道硬化建设、完成65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完成285栋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新改建公厕10座、完成16个老旧居民小区综合环境整治等。新谋划项目有:跳蹬河与桃花溪的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小餐饮量化分级及明厨亮灶工程、维护和新建20条村社健身路径等。务求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不断增进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陶长海: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目前,江津区委、区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筛选、科学论证,决定2016年全区实施民生实事为30件,其中续建民生实事25件,新增民生实事5件,估算投资比2015年的计划投资要增长5%以上,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难、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重庆日报:市委四届八次全会要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我市在这方面有哪些新举措?针对优化农村校点布局,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市教委将如何进行部署?
      周旭:市教委将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建设调整学校布局结构,统筹规划主城区、区县城、农村三个层级的学校。总体上按2万人1所小学、3.5万人1所初中进行校点布局。二是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创建工作,提高学校标准化率,2016年全市26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国家督导认定。
      自2014年实施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二期工程以来,我市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一提高,两改善”,即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器材配备率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在校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接下来我们将重点针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人口“导出区”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校建设,保留和办好现有村小及教学点,严格控制村小撤并,避免出现边远农村孩子上学不便问题。新的一年,市教委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改善薄弱学校和农村办学条件,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和1000所寄宿制学校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到2017年全面完成。
      另外,在职业教育方面,2016年市教委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分类管理与统筹协调,积极推进教育部与市政府共建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试验区建设,通过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促进产教融合、园校互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卢建辉:就大渡口而言,将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模式,与国内外名校结对交往,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同时,完善“三项关爱”,即学生关爱计划,外来人员子女关爱计划,教师关爱计划,为不同群体学生创造平等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切实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稳定教师队伍。
      重庆日报:市委四届八次全会要求,按照倒计时安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下一步,如何高质量地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刘戈新: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确保实现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摘帽”,885个贫困村完成整村脱贫,60万农村扶贫对象实现越线脱贫。
      市扶贫办将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为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提供财政支撑。
      为进一步完善帮扶精准到户措施,市扶贫办将扎实做好长效机制制度设计。一是调整或完善部分不够精准的帮扶措施,针对不同致贫程度、不同致贫类型,结合生存环境和劳动力情况,分类指导,逐一落实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措施,即梯度转移要更加稳固、产业带动要更加突出、搬迁安置要更加妥善、医疗救助要更加彻底、教育资助要更加全面、低保兜底要确保不漏。二是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落实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工程,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广泛推广贫困户人身意外等扶贫小额保险,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激励强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做好集团扶贫、定点帮扶、区县对口帮扶等工作,发挥贫困地区主观能动性,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四是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基层大胆改革创新,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重庆日报: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市就业局将如何作为?在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和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方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为民:2016年,市就业局将继续实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等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岗位。
      市就业局将全面简化优化就业创业经办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实行用工需求精确掌握、技能培训有效匹配、人员招募高效对接,推动人力资源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确保产业用工和劳动者充分就业。
      重点人群就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头戏”,市就业局将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其中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生全部实现就业。同时,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将就业援助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精准扶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相结合,扩大援助成效。尤其在就业扶贫方面,我市特地将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范围,到2017年将在全市1919个贫困村开发1万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是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市就业局将继续实施“三年6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实事项目,2016年将完成2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让劳动者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抬高“身价”,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卢建辉:为促进就业创业,大渡口区将搭建三个平台。创业平台,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众创空间和建桥园区技术创新平台等2个区级创新创业基地,因地制宜推进5个街道特色创业基地建设,落实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扶持政策。服务平台,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三级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就业和社保15分钟服务圈。培训平台,开展多元职业培训,实施“订单式”、“菜单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