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九开八闭十七门”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通远门城门
通远门至定远门(金汤街城垣段)
定远门至临江门(若瑟堂巷城垣段)
临江门至洪崖门(戴家巷城垣段)
朝天门至翠微门(长滨路10号城垣段)
西水门至朝天门(四码头城垣段)
千厮门至西水门(朝千隧道东侧城垣段)
洪崖门至千厮门(沧白路城市阳台城垣段)
渝中区文物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近年来的调查、史料对比以及专家论证,至少经历了640余年风雨历程的3167.6米重庆母城城墙,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其实就隐匿在我们身边,留存至今。
昨天,渝中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连接渝中区内“九开八闭十七门”城门之间的城墙,将逐一被修复。首批作为示范段的古城墙为定远门—临江门段和南纪门—金汤门—通远门段。
工作人员说,首批修复的定远门—临江门段起点为达美城市花园小区民生路入口,终点为北区路与临江路交汇处空地,长度960米。
而南纪门—金汤门—通远门段的起点则为中兴路与山城步道交会处,终点为巴郡坊,长度1858米。
这两段城墙的修复将以完善为主,整治城墙城垛、绿化及崖壁管线,增设标识标牌,调研古城墙文史资料等,最终打造成为历史文脉和智慧旅游相融合的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区。
工作人员表示,定远门—临江门段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完工,而南纪门—金汤门—通远门段则会在今年四季度完工。
修复古城墙
共17段,长3167.6米,大部分修筑于明初
你可能天天都从渝中区的临江门经过,可你知道临江路你曾倚坐休憩的堡坎,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吗?
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说,这段鲜有人留意的石墙,其实就是重庆母城城墙的一部分。
与临江门古城墙身份同时得到确认的,还包括另外16段散落在渝中区堡坎、路基、房基下的古城墙。
徐晓渝说,经过近年来的调查、史料对比以及专家论证,至少经历了640余年风雨历程的3167.6米重庆母城城墙,留存至今。
随着《重庆母城“九开八闭”城门城墙现状调查报告》公布,17段残存古城墙的具体位置从老地图中跳跃而出,一一打破经年的沉寂,出现在我们身边。
探寻
沿着两江一步步找
半年里找到17段古城墙
寻访古城墙的路,是渝中区“重庆母城‘九开八闭’城门城墙调查组”的十多位成员,在半年里沿着两江,用脚步一一探寻出来的。
徐晓渝说,重庆现存老城墙以明初所筑为主,在640余年风雨历程中,经过战乱及历年城市建设,一部分已被完全损毁,另一部分则封存于堡坎、墙基、房屋基内。
“残存城墙所处的位置往往比较隐秘,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才逃过了历史车轮的碾压。”
徐晓渝说,重庆大大小小的堡坎无数,如何将近现代的堡坎与古城墙区别开来,需要具备良好的古建筑专业知识。
野外踏勘只是探寻工作的一部分,古城墙的身份认证还有着大量的文献史料、人物访谈作为佐证。同时,寻访到的古城墙,还通过了市内规划、文物、建筑及美术专家的一致论证。
文物工作者们的艰辛探寻最终揭开了17段残存城墙的面纱,它们被逐一记录在案。
现状
残存城墙遗址总长为3167.6米
大部分破损严重
徐晓渝说,根据史料记载,重庆母城原城墙周长为8860余米。经过逐一测量后,现在人们仍可看到的残存城墙遗址总长为3167.6米,其中约有600米封存在房基或者堡坎内。
这些古城墙的现状如何呢?徐晓渝说,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城墙破损情况严重,主要为自然风化、微生物侵蚀和城市建设及管理等多种因素造成墙基坍塌、墙体污损或被道路、建筑掩埋。
徐晓渝说,大部分城墙墙基筑在沿江一带的陡崖、悬壁、斜坡处,而城墙质地主要以砂岩砌筑的条石为主,长年受气候影响、酸雨侵蚀,使砂岩表体形成粉砂颗粒,起鼓、剥落,对墙体产生较大影响。
其次,历朝历代城市建设将部分城墙挤压在墙基、房基、水泥堡坎内。而城市垃圾倾倒、污水冲刷也加剧了城墙损毁。
同时,在重庆湿热环境条件下,城墙条石内部的基岩刻槽剖面成为生物活动的场所,尤其是植物树根及杂草,对墙体产生严重影响。
另外,因为环境潮湿,苔藓类植物附在城墙条石表面生长,对墙体自然风化也起了加速作用。
修复
因地制宜地开展保护工作
将城墙遗址申报为文保单位
为了能保护好这一段段见证了重庆历史的古城墙,渝中区请来了包括规划、建筑、文物、美术等方面的相关专家,对17段残存的古城墙保护建言献策。
徐晓渝说,在座谈会上,专家们建议,应彰显“重庆母城”理念,保护古城墙遗址,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保护工作。
同时,专家们还建议,将城墙遗址整体逐步申报为文保单位,并突出重点进行保护。将保护下来的老城墙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按现有条件,可建设遗址公园、观景平台等。
此外,城墙遗址的保护还应突出城墙的“险峻”,引入建筑学、美学的概念来保护老城墙,让它们更好地展示其原始风貌。
专家们初步判断这17段古城墙大部分都修筑于640余年前明初时期,而它的建造者,是明代卫指挥使戴鼎。
金汤门至通远门(鼓楼巷城垣段)
南纪门至金汤门(法国仁爱堂城垣段)
凤凰门至南纪门(重庆市水上公安局城垣段)
金紫门至凤凰门(工商银行储奇门分行城垣段)
储奇门至金紫门(西部药城城垣段)
人和门至储奇门(九道门城垣段)
人和门城门
太平门至人和门(海关巷城垣段)
太安门至太平门(白象街城垣段)
东水门至太安门(湖广会馆城垣段)
东水门城门
翠微门至东水门(朝东路城垣段)
筑造重庆城
历史上重庆共有四次大规模筑城经历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坐轿轿,走进城门吃一遭……”
除了明初戴鼎修筑重庆城之外,在重庆城3000多年的历史里,一共有4次筑城的经历。昨天,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为我们揭开了重庆城四次筑城的历史。
第1次:战国时期
仪城江州占地30万平方米
袁东山说,虽然巴都重庆暂时无法确定,但更多的史料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3000年前的重庆城——仪城江州的窗户。
为什么叫仪城?袁东山说,因为筑城人是秦国的张仪。这位只在重庆停留了一年的著名纵横家,在他就任期间(公元前314年),下令建造了江州城。
根据考证,江州城的城址范围有30万平方米,就在如今的临江路、临江支路、民生路、民权路的范围之内。而这座城的核心地带,就在如今的渝中区二十九中附近,那里修建有当时的衙署。
3000年前的重庆城,为什么会如此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袁东山说,这是根据数十年来陆续出土的墓葬判断的。
“古人的墓葬大多都修建在城市之外,因为交通不便,墓葬距离城址的距离不会太远。因此墓葬大量出土之地,不会是城址的所在地,但它们却为我们框起了一座城池的范围。”
而随着江州城范围的确定,巴都重庆的城址也由此确认。袁东山说,已故的重庆博物馆馆长董其祥先生曾专门论述:江州城就是在原巴城的基础上重建的。因此,巴都重庆城,就在解放碑一带。
“仪城江州,只能称为重庆历史上第一阶段大规模筑城的尾声,也就是说,重庆3000年历史文化,绝不是夸张之说。”袁东山说。
第2次:蜀汉时期
李严筑起大城,重庆粮仓在城内
蜀汉时期,重庆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袁东山说,由当时的三国蜀汉政权的江州都护李严修筑的重庆城,规模达到了明清时期重庆城的大小,因此在史料中,它又被人们称为“大城”。
那个时候的重庆城究竟有多大呢?袁东山说,顺着明清时期古地图上的九开八闭十七门看去,除了通远门所在的五福宫山没有被纳入大城范围,其它的八开八闭十六门框起的范围,就是蜀汉时期大城的城址。
在这个大城内,李严还修建了大型的仓城,也就是专门储存粮食的建筑,并将它区别于当时的其他郡县建造风格,破天荒地将原本应在城外的仓城放在了城内。在粮草为先的古代,这个粮仓的位置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而它在哪里呢?袁东山说,就在如今的千厮门附近,“《诗经·小雅》中曾经说,‘乃求千厮仓,万厮仓,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就说明千厮门得名,就是因为它附近曾是重庆城粮仓所在地。”
袁东山说,李严修筑的大城,城墙是夯筑而成,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石质城墙不同,那时的城墙是由泥土夯成的土城墙。
第3次:南宋时期
彭大雅在重庆建造了一座国家级城市
如果说张仪和李严都是在和平时期修筑重庆城,那么南宋时期的彭大雅则是一边打着仗,一边耗着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在重庆打造了一座当时的国家级城市。
“南宋晚期,蒙古军队强兵压境,西川残破,为巩固南宋的西线防区,加强重庆的防务,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彭大雅在蜀地残破、败局不可收拾的危难情况下就任,毅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加强重庆城防。”袁东山说,当时彭大雅亲自抢筑重庆城,在部属反对、朝廷猜疑、政敌攻击的情况下,终于在1240年完成了这一工程。
袁东山说,南宋时期的重庆城由此成为了最大面积的重庆古城,这也是古城重庆最为辉煌的时代。
此时,通远门所在的五福宫山,被纳入了重庆城的范围之中。袁东山说,虽然现在史料里只记载了南宋重庆城有镇西门、太平门、薰风门、千厮门、洪崖门5个城门,但所有的考古发现都表示,在城门贵多的南宋时期,重庆城远不止这5座城门。
也是在这一时期,重庆城的府衙所在地,从上半城的二十九中附近,搬迁到了下半城如今的解放东路,也就是2010年考古发掘出土的老鼓楼遗址所在地。袁东山说,南宋时期的府衙范围非常大,老鼓楼遗址的高台只是府衙的大门,而府衙的另一头则直达如今的打铜街。
第4次:明洪武年间
戴鼎砌石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
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初,大明皇帝朱元璋出兵讨伐四川,一路由征虏前将军傅有德领步骑从秦陇入川,一路派征西将军汤和率水师攻重庆。
当年六月,汤和水师越险穿峡,兵临城下,大夏王朝四面楚歌,见大势已去,只好奉表投降。
公元1371年夏,卫指挥使戴鼎大兴土木,垒石筑城。出身武夫然颇有智略的戴鼎,笃信道家,讲究风水,取的是“九宫八卦”之象,追求阴阳相谐。按照中国风水理论,只有阴阳调和、气运皆通,才会形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世界。
由此,重庆古城便有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
清乾隆《巴县志》则这样记载着:“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象九宫八卦。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临江门、千厮门为九开门。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为八闭门。”
徐晓渝说,明城墙完全是石头结构,“因旧址砌城”,局部有所扩大。今天人们所见到的重庆古城墙和城门遗址,基本上与清乾隆《巴县志》的记载相吻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