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存继领航中国职业教育
参加《日出》表演后学生合影
1941年中华职业学校(渝校)打字课
还原上课场景
不同时期学校发展历史展览
中华职校(渝校)风采
近期,各地掀起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热潮,尤其是“抗战那些地方和那些事儿”成为引发广大读者探寻和网友热搜的关键词。
对很多人来说,抗战烽火岁月中的那些细节,总似隐藏在浓浓的迷雾中,日前,热心网友搜罗了我市一些抗战遗址的简况,让这些遗址背后的历史在公众面前露出神秘的一角。
然而,只有真正走近这些抗战遗址,细看深掘,才会深知那些惊心动魄的史实是现今任何杜撰的故事都难以企及的。
位于黄炎培中学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
江姐是校友 周恩来曾到校作报告
中华职校
抗日救亡重要阵地
在重庆抗战的岁月里,渝校始终把“救亡图存”,作为特殊教育目标。为宣传抗日救亡,中华职业教育社在重庆举办了青年星期讲座,邀请了周恩来、章乃器、老舍、郭沫若、邹韬奋、马寅初等来演讲,成为重庆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
周恩来讲述国际形势
1940年前后,国际国内形势极其复杂。国统区广大民众对抗战的前途、对国共抗战局面能否保持都持有疑虑。作为一位主张抗战的爱国派、民主党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黄炎培希望将中共的抗战主张、政策、方针传达给国统区的人民,于是做出了邀请周恩来作报告的决定。
1940年9月29日,周恩来应黄炎培之邀在“职业青年星期讲座”上作了《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报告。报告从世界走向、中国走向、中国抗战面临的困难、中国抗战的坚持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了抗战终将取得胜利。三个半小时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次日,《新华日报》报道了相关消息,其中提到“一声霹雳”,震撼了整个国统区,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江姐智揭皖南事变真相
在黄炎培所倡导的民主、爱国的办学理念下,渝校民主之风吹拂,学校里的共产党员、进步学生常常以组织辩论会、时事会,办壁报等方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江姐江竹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40秋季学期,根据党组织安排,江竹筠考入了渝校会计训练班。而她在渝校做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莫过于参与揭露“皖南事变”真相。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控制的媒体造谣生事,《新华日报》又被封锁,让江竹筠和同校的党员何淑富非常着急。“怎么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将皖南事变真相的传单散发出去呢?”江竹筠跟何淑富商量:“女寝室二十多人睡两排地铺,半夜开门下楼发出声响,人醒了就不好办了。”
何淑富提议:“教她们跳交际舞,累了就睡得沉了。”江竹筠采纳了这个办法。
晚上,江、何二人教大家跳舞,闹腾了一个多小时才睡下。半夜,两人偷偷地起了床,她们把传单用石头压在了教室门口和走道上。
第二天,整个学校都轰动了。所有人都在谈论“皖南事变”的真相。
江竹筠把剩下的传单带过了江,通过精益中学的表妹继续传播,她还在菜市场把传单塞进了别人的菜篮子。她和同志们用勇敢和智慧,揭露了国民党的暴行,戳穿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和反共阴谋。
作为重庆一个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渝校不但培养了江竹筠,还培养了彭立人、许晓轩、胡有猷等红岩烈士,他们追求真理,为民主、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文/刘佑红 李沁穗
渝北黄炎培中学校园旁,在学子的欢声笑语与朗朗读书声中,矗立着一个古朴的民国时期院落。7月26日,记者走入陈列馆青黑色的石门,迎面的是院落正中黄炎培先生的雕像。雕像表情慈祥,凝望着正门外的天空,让人感到他曾经的抱负和担当、忧思和期望。
时近黄昏,仍有不少人在这里参观,其中有慕名而来的年轻学生,也有从四川广元专程赶来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人士。
这个不大的地方,与黄炎培这位中国知名的爱国教育家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当年日军侵华,我国较早的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为躲避战乱,从上海辗转来到这里。”负责管理旧址的人士表示,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存亡继绝之地,在抗日战争中,该校的师生们始终坚守“救国兴邦”,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史陈列馆。
抗日战争爆发
学校在战火中被迫内迁重庆
1917年,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位知名人士,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处在上海南市华界的中华职业学校,也直接面临战争的威胁。
“战火必将很快波及这里,我们必须为中国职业教育留住香火!”黄炎培认为,许多国内工商业将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在重庆发展职教将更好地支持全国抗日。于是他当机立断,与中华职业学校校长贾观仁,迅速筹建了重庆中华职业学校渝校,并于1938年10月开学。
日军炸毁新校
师生挖出机件下乡继续上课
来到山城重庆后,渝校的办学并非一帆风顺。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军对重庆进行无差别大轰炸,导致重庆城区许多学校停课。日军轰炸机飞来的声音,传到位于张家花园菁园的渝校上空,师生们见势不对,赶紧躲进了防空壕。
突然一颗重磅炸弹落在学校正中,一声巨响后,整个学校的房屋轰然倒塌。
敌机离开后,师生们爬出防空壕,瞪眼看着面前的废墟,人人咬牙切齿,悲愤不已。“敌人能毁掉我们的物资,但毁不掉我们的精神!”黄炎培和钱永铭、江恒源号召师生把压在砖瓦下的机件挖出来,“城里上不了课,我们就去乡下!”
学生家长慷慨
让出自家别墅给师生当学校
5月6日,渝校的100多位师生,汇入市区外迁的人潮中,他们从朝天门渡船到寸滩,然后背负着行李走了二三十里的路,到了江北县崇兴乡(今渝北区回兴)黄桷坪。
学生家长胡子移先生慷慨地把位于此地的山间别墅,无偿借给中华职业学校。在历尽苦难后,他们终于有了一处战时的避风港。
再次复课的学校场地有限,寝室、食堂、厕所等一概欠奉。对此,学生们丝毫未气馁,男生们让女生睡在大院二楼,自己则在后院搭起了草房和土房。
在渝校大院的天井里,工科学生把砍来的木头锯刨成桌、凳、床,他们甚至还挖填了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地,用来做操场。
“自编讲义油印香,涪陵榨菜发霉香!”渝校学生金玉良用一首打油诗,描述了那时的艰苦生活,“但那时大家都铆足了劲,学习很积极勤奋。”
修建滇缅公路
一半的技术员来自中华职校
金玉良回忆,学生们常常去一处临江的山塘里游泳,有一天敌机空袭,他们看到了城里冲天的火光,大家心情无比激愤。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激励下,渝校的学子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愤图强。除了在课堂中念书,他们还去附近的工厂实习。通过学习与实践一致的教育,渝校出了一大批人才,毕业生也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中。
那时,为了打通外援物资入华的唯一通道,国民政府修建了滇缅公路,而这条公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半以上都是中华职校土木科的毕业生。
“他们用自己的性命赶工兴筑,监察维护。今天桥被炸毁了,没几天又是一座修好的桥,上午公路被炸了个大坑,下午坑就填平了。”一位老校友回忆,“不管是修公路铁路,还是修飞机场、整理河道,开山涧、挖战壕,只要他们能够做,没有一个不全力以赴的。他们的报酬可以忽略不计,还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那里。”
土木科的毕业生们在南方奋战。渝校机械科的毕业生大多都在兵工厂和炼钢厂,努力铸造军需和机械;商科毕业生则在各个部门和企业忙着运销商品,调节供应……所有的校友都配合着抗日救亡的步伐,一起向前迈进。
从1918年至1949年,中华职业学校共培养了7000多名学生,其中在渝校就有1000多人,他们均深受各个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毕业生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已故美籍华人宓海潜就曾说:“就凭在中华职教学到的本事,让我走遍天下!”渝校学子高震东,则传承了中华职校的办学理念,在台湾新竹县创办了台湾著名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深得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