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的“把脉” 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15.04.2021  10:01

新华网消息,谈“”色变!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时刻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危害,坚守在辐射监测一线,给放射源“把脉”,为老百姓撑起环境安全“防辐伞”。他们是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的“守护人”,他们就是辐射环境监测人。

今年32岁的李广,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辐射站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我做这行已经4年多了,每次进行监测前,我们都会对携带的设备仪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调试,保证监测过程万无一失。”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尽管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然而一旦超标,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有使用正确的仪器,定期开展检测,才能防止辐射的危害。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调试仪器、采样、接样、前处理、测量、数据报送……这就是我们辐射环境监测人的日常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最终的监测结果。”李广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辐射”二字,时常让人闻风丧胆。然而,日常生活中,“辐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至各行各业。如通过辐照杀灭食品中的腐败细菌、抑制病虫害繁殖生长,或者辐照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等。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李广和同事进入辐照公司开展年度监督监测,查看设施运行状态,询问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情况等。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与一般工厂的建设构造不同,辐照工厂内部的墙壁厚度需要严格按照辐照装置设计规范来制定,走廊也常常是“九曲十八弯”。“厚实的墙壁和曲折的走廊可以有效地屏蔽辐射,减少辐射的直接伤害。”李广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为获取放射源贮源井的辐照参数,李广和同事需要在贮源井上方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查看屏蔽效果是否符合标准。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辐照场的放射源活度非常大,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就可致人死亡。因此,在这类场所开展监测,必须掌握辐射监测及辐射防护专业知识、熟悉监测工作流程、遵守监测对象的安全防护制度。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完成辐射剂量率监测后,李广和同事还需要对放射源贮源井的上层、中层及下层水的采样。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水样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核素分析及pH、电导率分析,以监控贮源水水质情况,判断是否有放射性物质泄漏。”李广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装瓶、贴标签、逐一检测、详细记录……“仪器的稳定性、精确度,监测人员的专业、细心、耐心,看似简单的操作流程,对辐射环境监测人而言,每一项都是考验。”李广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为保证人员安全,除采用22道联锁装置预警保护外,在辐照装置运行控制室内,工作人员还要24小时监控辐照车间实时动态。若有人擅自闯入或是其他问题发生,警报便会立即响起,安全装置会立即启动,避免事故发生。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除了对辐照厂内部进行监测外,我们同时也需要在辐照车间四周采集土壤,送往实验室进行核素分析,来监控周围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李广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现场监测及采样完成后,监测人员要将样品按规范流程制备,待实验室分析结果出来后再编制监测报告。李广说:“我们的监测报告将作为生态环境部和市生态环境局的重要监管依据。”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但是在我看来,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就是守护老百姓安全的大事。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看似很难,其实很容易。我选择的这个事业,是我内心深处渴望的,是我感兴趣的,我将一直坚持下去。”李广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原标题:放射源的“把脉” 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