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杜甫草堂复建不可走老路 应成为“文化中国”重要地标

21.08.2015  09:51

  8月20日,本报推出的《与成都草堂齐名的东草堂缘何只剩一残碑》报道引发专家热议,就夔州杜甫草堂如何复建,多位专家纷纷支招。他们表示,夔州杜甫草堂不能走简单展示的博物馆老路,它应该成为“文化中国”的重要地标。

   观点①

  与农业相结合,展现诗圣曾有的一段“幸福时光

  “在很多人心中,诗圣杜甫一生流离颠沛,但事实上不尽如此。”夔州杜甫研究会秘书长李君鉴说,在夔州生活期间杜甫培植果树、种稻、种菜、养鸡、网鱼,生活相对稳定。甚至有专家总结,杜甫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比如,杜甫在十多首诗里详细描写了夔州水稻的种植、收获全过程。他在茅屋周围种上蔬菜,同时还有自己的果园,他最爱的水果就是夔州柑橘。”李君鉴建议,重建夔州杜甫草堂可以将农业特别是脐橙产业结合起来,“成都杜甫草堂曾依据杜诗描写和当年的建筑格局恢复重建茅屋景区,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将杜甫的果园、菜地等进行复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观点②

  让杜甫的诗歌与精神融入人们的生活,才是重点

  “草堂一定不能做成简单的展馆。让杜甫的诗歌与精神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才是传承之重点。”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建议,夔州杜甫草堂复建应考虑与教育和民俗活动挂钩,注重在传承上的作用。

  鲜于煌介绍,成都杜甫草堂重点打造了一个社会教育项目叫“草堂一课”,就是让孩子们穿上古装学习中药知识,体会杜甫当年在草堂居住时“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如草亭”的诗歌意境,“我们为何就不能开设自己的‘草堂课程’,让游客在夔州杜甫草堂里体验杜甫当年在夔州当菜农、果农时的经历呢?

  重庆画院名誉院长、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周顺恺提出了一个有关“识别”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也叫杜甫草堂,那就很容易被成都杜甫草堂的光芒所掩盖,此外游客也容易将二者混淆起来。杜甫在奉节写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诗,因此夔州杜甫草堂可以考虑叫杜甫诗林、杜甫诗园等名字。

  观点③

  与三国文化相结合?要考虑二者之间的协调性

  此次打造夔州杜甫草堂,奉节县的思路是将杜甫草堂与三国文化等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经典旅游线路;草堂计划在距离白帝城10分钟路程之处复建。对此,专家也表达了不同意见。

  “夔州东草堂与三国文化景点等‘打包’推出,固然便于设计旅游精品线路,但是否会因此忽略了其文化独立性与精神张力呢?”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认为,将杜甫草堂与三国文化相结合必须考虑二者之间的协调性。

  “由于两者年代相隔久远,在设计路线的时候,你必须要通过某些方式告诉游客,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组合?其合理性是什么?”罗兹柏建议。

  观点④

  将复建纳入“文化中国”大视野,赋予其时代精神

  “夔州杜甫草堂与成都杜甫草堂,诞生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态之中,我们应该将杜甫东、西草堂共同纳入‘文化中国’的大视野,而无需过多强调所谓的差异化竞争。”重庆大学文新传媒学院敖依昌教授介绍,歌德在德国的许多住处均被辟为纪念馆——仅德国旅游公司对外推荐的就达50余处,可它们之间从来就不存在文化、旅游的产业竞争关系,因为歌德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当地的多元文化之中。

  敖依昌说,复建夔州杜甫草堂的重要性,应放在打造三峡文化长廊、渝鄂文化圈的全盘战略策划上,“更深远一点看,欧亚文化话语权如今在全球崛起,而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正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部分,杜甫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拥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将夔州杜甫草堂的复建和成都杜甫草堂共同纳入‘文化中国’的大视野,赋予其时代精神。”(记者 夏婧)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