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生态谋增长的“高昂学费”不能再交了!
自去年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对重庆市石柱县违规破坏自然保护区建工业园区进行曝光后,在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约谈下,石柱县经过8个多月的生态整治,该自然保护区生态涵养功能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从征地拆迁、夷为平地、工程建设到拆除违建、覆土复绿,石柱县的“破坏——修复”成本极其高昂。石柱县这个2011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7000多亩的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高达20多亿元,后续生态整治也要投入不小的费用,对于一个山区贫困县来说,毁生态谋增长的教训实在太痛、“学费”实在太贵!
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理所当然。不少贫困县地处偏远、要素稀缺,但有着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早就为这些有着丰富生态资源的贫困地区的发展指明了路径。
但是近年来,毁生态谋增长,仍在不少地方频频上演,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结果往往是毁了绿水青山也没换来金山银山。
一些地方依然抱着“无工不富”传统发展理念,在区位、要素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蛮干硬干,拼招商政策、毁生态环境引入工业项目,而这些项目也多是落后产能。尽管短期经济数据好看了,可是给后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治理带来巨大隐患,这些“烫手山芋”又往往留给了下一任主官。
诚然,发展旅游、农产品等生态产业绝非易事,非一朝一夕能成,广大干部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决心,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的作为和魄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
位于武陵山区的重庆武隆曾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国家级贫困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咬定”生态旅游不放松,如今武隆已成为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度假区,昔日当地群众眼中的“恶水穷山”真正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但指明了“两山论”的发展路径,同时确保“两山论”落地生根的制度“篱笆”正越扎越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河长制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毁生态谋增长的“高昂学费”不能再交了,也不允许再交了!
编辑: 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