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女法医宁淑华:研究的取证方法获公安部金奖
△宁淑华研究的“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技术获得公安部金奖
产科病房中,刚刚苏醒的产妇拿起手机,疲惫的给丈夫发出一条信息:“别担心,孩子已经顺利降生。”几分钟后,手机微微一震,丈夫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回信:“老婆,我也有好消息,‘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获奖了,公安部金奖!”
妻子生产,为何会发来这样奇怪的消息?原来,产妇是江北区分局刑侦支队副主任法医师宁淑华,“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是她从警以来便开始研究的项目,这种技术如果得以推广,将大大提高性侵案件中对男性精斑的检测效率,为案件提供“铁证”。2015年,她挺着大肚子完成了研究,2016年,成功参与公安部开展的“创新强警、改革惠民”为主题的改革创新大赛。
因为预产期临近,她无法进京参赛,作为研究伙伴的丈夫王清山代她进京。丈夫知道,作为研究员,她一定想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好消息。
另类法医
性侵案件中受启发,法医着手科研
宁淑华1982年11月出生,2010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医学系研究生毕业,同年10月,她便成为江北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一名法医,从事法医物证检验。
刑警、法医,宁淑华说,很多人以为她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案发现场与尸体、凶案打交道。但实际上,法医物证检验与常规意义的法医相比,却有些另类。她们不在命案现场,甚至不需要全面了解案件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关注的,是案件中各种物证的蛛丝马迹,用DNA等检验技术,给案件提供侦破方向,甚至确定关键证据。
不进行现场尸检,并不代表不被案件影响和震撼。宁淑华说,入警之后她曾遇到的系列性侵案件,很多案件相似的地方,办案民警都能从受害人体内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精液,按照影视作品中的描述,应当立即能提取到嫌疑人的DNA,获得铁证锁定嫌疑人。
“事实上并不简单。”宁淑华说,这样的检材中有男女混合的DNA,如果不进行分离,只能断定其中包含男性的DNA,法律效率不高。所以必须把男性的精子从混合检材中分离开。传统检验方法的原理,就好比洗衣服,即用一定的方法将杂质(女性的部分)洗掉,最后剩下的就是男性的精子,再从中检测DNA。但用这种方法检验,耗时很长,且容易将嫌疑人的DNA信息破坏。“好比洗衣服时,也可能将衣服洗破。”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能不能自己找一条新路子?”宁淑华不仅是想想而已,很快便把想法付诸于实施。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宁淑华做过类似方向的研究,2011年,她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特殊的“磁珠”,将混合检材中的精子吸附出来。设想中,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检测,且不会破坏DNA,效率和成功率都将大幅提升。
借鸡生蛋
“金奖项目”可为破案赢得黄金时间
宁淑华提出的科研项目,得到了江北区公安分局和重庆市刑侦总队DNA大队的支持,帮助她立项并申请到科研经费。同专业,且在刑侦总队DNA大队任职的丈夫王清山自然而然地给她当起了助手。由于实验室技术条件有限,检验水平还不能达到她预想的效果。那几年,她和丈夫用“借鸡下蛋”的方法,利用业余时间跑遍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在大学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
“为了研究成功,她真的是拼了。”丈夫王清山说,为了突破关键技术,宁淑华每天加班到深夜,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短短1周的时间,她跑遍了重庆25家试剂公司,就精子膜抗体的生产和购买进行了调研,详细掌握了精子相关抗体的特点、用途、价格。
为了确定抗体的有效性、稳定性,她和丈夫在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学等院校的免疫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实验室交流学习,在实验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一个抗体一个抗体的实验测试,一组数据一组数据的综合分析,最终在十几个抗体中筛选到了4个稳定性、特异性均较好的抗体。
2016年,“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研究成功,并被重庆市公安局推荐参加公安部创新大赛。那一年,宁淑华身怀六甲。
“好的检测方法需要被认可,被推广,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了能够更直白、更形象地展示研究成功,她挺着大肚子,放弃中秋、国庆节日休假,与参赛团队一道反复斟酌参赛作品,仅是幻灯片就重新制作了6次、视频拍摄了12次。
那一年,她在产房中生产,但这个项目却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国8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获奖后,宁淑华兴奋不已,但她想到的不是金奖的荣誉。江北区公安分局政治处民警闫少卿回忆,自己曾到病房采访宁淑华,获奖那天,宁淑华告诉丈夫的话是:“传统方法检测需要48个小时,而我们的方法只要10多个小时,省出来的,是破案的黄金时间!”
DNA神探
改良技术,她笃信细节决定成败
2015年12月,江北区分局接群众报警称在江北区某小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受害人在其卧室被人杀害。
案发后,办案民警迅速到场,通过现场勘查和尸检,警方认定受害者是窒息死亡,凶手曾使用绳索捆绑被害人,嫌疑人在行凶后清理了现场。按照命案物证送检规范,死者十指指甲和绳索作为关键物证在第一时间送检。
没有明确的线索、老旧小区没有监控视频,办案民警的侦破方向并不明确。DNA检验,成了突破案件的重要环节,检材送到了宁淑华的手中。然而,脱落细胞的检验一直是目前DNA检验的难点,其检出率一般仅在10%左右,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检出率会大幅下降。
“细节决定成败。”面对难题,宁淑华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她首先是和现场勘查民警一起查看案件现场照片,重点对捆绑死者的绳索缠绕次数、打结方式进行分析,力求准确确定嫌疑人最可能接触的部位。
随后,她带着实验室民警一起商量检验策略。最后,他们根据绳索缠绕的情况,在绳索上粘取了21处检材。她采用自己改良的硅珠法提取DNA,最终在一处绳索上检出一个男性DNA分型,并在死者指甲缝内检出男女混合分型。宁淑华迅速将该分型上传DNA数据库,经比对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梅某某。专案组根据她提供的证据进行侦查,很快在大足区某地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而此时,距离发案仅66个小时。
这样一比即中,锁定嫌疑人的案例,在宁淑华的职业生涯中一点也不鲜见。从事DNA检验技术9年多时间,先后完成2600余起各类案件的检验,通过DNA直接比中嫌疑人300多人次,被誉为江北分局的DNA神探。
宁淑华说,DNA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刑事技术学科,是目前公认的“铁证”。但如何做好DNA检材的处理,是最大的难点,容不得一丝马虎。宁淑华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从多角度、多方向寻找更加有效的检测方法。从有机法到Chelex法,从磁珠法到硅珠法,从二步消化到硅膜吸附……她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到案件实践中。她研究的改良硅珠法、Y-STR技战法等新技术在DNA检验鉴定中成效明显。2017年,她荣膺“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江北区公安分局用她的名字命名,成立“宁淑华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荣誉加身,宁淑华却始终淡然。只有在谈及技术改良和创新时,她才两眼放光。她说:在“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的基础上,她已经有了新构想,并开始着手研究。
“如果说磁珠法是用化学原理分离精斑,那接下来,我想依靠纳米技术,尝试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也许,能更快、更准确的锁定证据!”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