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代表谈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绿色惠民

06.03.2016  12:19

  巫山县曲尺乡是一个移民乡,在10余年的迁建中,注重长江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的桃园、樱桃园、李园、柑橘园。每年3月,桃李竞放,游人如织。 余宗凰 摄

  何平

  张洪

  谢德体

  李建春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罗静雯 戴娟 李幸 周松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武隆县委书记 何平

  全国人大代表、巴南区委书记 李建春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谢德体

  全国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 张洪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得到体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参会的代表委员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热议,纷纷建言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绿色惠民。

  何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实现生态和发展的和谐统一

  去年12月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首度颁发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申报的50多个城市中,广州、佛山和武隆最终当选,其中武隆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类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诺德厚表示,武隆县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的GDP增长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其实践经验对更多地处山区、生态资源丰富的中国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何平表示,生态保护发展不是不要工业,而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要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发展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生态工业。

  何平说,武隆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成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严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强力实施“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三大工程,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特色林果、有机茶叶、淡水养鱼等优势产业,全县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53.2%。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培育发展避暑纳凉、采摘体验、茶事体验等10类乡村旅游产品,力争到2020年建成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打造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县旅游接待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0亿元。

  何平表示,目前武隆各项生态指标居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61%,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重庆市前列,去年增速达到12.6%。“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发展是能够和谐统一的。

  李建春: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保护好长江母亲河

  李建春表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是沿江各地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巴南区内的长江段达60公里,有4条主要次级河流,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李建春说,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实践工作中,巴南区这些年强力推进次级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担负起保护母亲河的历史责任。

  李建春表示,巴南区近年来共关闭搬迁污染企业187家,将流域内512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整治工业企业84家,新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64座;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5座,新建排污管网近800公里,全面取缔长江及次级河流沿线排污口;完成次级河流10个主河道和9条支流共15.2公里的河道清淤、护岸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这些措施,长江巴南段水质、五步河水质稳定保持Ⅱ至Ⅲ类,一品河、花溪河等河流水质全面达到水域功能标准。

  谢德体:加强我国土壤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作为资源环境领域的专家,谢德体准备向全国两会提交一份建议,呼吁将土壤安全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土壤安全维系着国家总体安全,主要体现在它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土壤安全保护。

  谢德体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全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中低产田比例达2/3,土壤养分失衡比较普遍。同时因农业面源污染和工矿业污染危害严重,土壤资源减失、退化加速,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加。

  谢德体说,土壤净化功能持续下降,可能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来源。另外,土壤是物种最大基因库和多样性的栖息地,土壤安全受到破坏,也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谢德体为此建议,要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全链条、全覆盖的“土壤安全工程”战略体系,以农业、环境、国土、科技为重点,突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粮食主产区、华北内蒙严重缺水地区、东北黑土区、西部生态脆弱区、高寒地区六个重点区域,并提出各重点区域土壤保护的主要对策。

  张洪:抓紧建设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关系到数亿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名老林业人,张洪再次呼吁抓紧建设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建设,对保护三峡库区水质、三峡大坝安全和三峡电站营运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洪说,尽管长江上游各省市都很重视这一工作,但这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包括具体建设范围、规模、标准及政策扶持等,目前国家还尚未明确。

  为此,张洪表示,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林业、水利、环保、国土、农业、交通、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划总体思路,委托科研院所编制《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并率先在三峡库区启动试点。

  张洪还建议,通过落实造林用地、开展生态补偿、将生态屏障建设纳入地方年度考核等举措,有力保障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