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如何助力森林灭火?记者体验揭秘空中救援

31.08.2020  15:35

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眼下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8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跟随市应急管理局航空救援总队,走进森林防火第一线,亲身体验森林巡护、空中巡查,并直接参与了直升机救援演练。

每天早上7点准时进山巡护

早上7点,阳光透过云雾照射在北碚区歇马镇卫星村小虎公路的地面上。此时,航空救援总队地面救援支队队长曹家权带着10名队员早已整装待发,上午他们将从这出发,在缙云山脉北碚段到璧山段方向进行巡护。

今天上午我们会途径6个森林防火检查站,预计路程约60公里,主要任务是排查隐患、熟悉林区、记录水源、开展宣传、处置火情,同时还要检查防火卡点到岗情况。”曹家权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一边往山里出发。

老师您好,您已进入林区,请不要吸烟。”队员们一边放着小喇叭,一边上前劝阻吸烟游客。每年“七下八上”时期,重庆都会出现晴热少雨,缙云山脉又是主城“肺叶”,因此森林防火形势刻不容缓。

曹家权介绍,地面支队按照总队工作安排将带装巡护分为了三个大队,只要不下雨,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派出至少一个大队进山巡护。

从7月到现在,地面支队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游客抽烟以及当地村民烧灰积肥,加之本地的护林员也随时在巡山,目前还未发现森林火灾。“随着最近我市发布了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我们一定不能轻视。”曹家权说道。

空中巡查发现火情将立即开展作业

下午1点30分,记者又来到位于渝北区的龙兴航空应急救援基地,航空救援总队空勤大队正在开展直升机吊桶洒水训练。

演练模拟总队接到应急部门求助后,迅速派出K-32直升机加装吊桶灭火设备,前往预定地域灭火。经过数十公里飞行,直升机抵达水源地上空12米左右的位置进行悬停取水,取水完成后,飞行员操控直升机迅速飞往模拟火场,并低高度精准洒水。

我们挂载的这种吊桶可以装水3到5吨,吊装作业最大的难度在于吊桶出水面的那一瞬间,会有一个向下拉的张力,把直升机往下拉扯,再有就是灭火的时候需要精准将水覆盖到起火点上,特别考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和机组的协同配合。”机长王秦东说,直升机在距离火源60至90米的空中洒水,几秒钟就可以倾倒3吨水,并形成宽10米,长80米的水带,一次可以扑灭800平方米以上的林火。

吊桶洒水训练结束后,记者跟随空勤大队队长胡运孟登上直升机,针对明月山脉进行空中巡护。

在佩戴防噪耳机和安全带后,舱门关闭,直升机缓缓启动。随着螺旋桨的快速运行,停机坪上风力骤增,带起一片扬尘,随后地面工作人员打出起飞的手势,2点30分直升机开始起航。此后,机身开始倾斜上升,直升机迅速升上300米的高空,并向长寿湖方向进发。

一路上,山峦叠翠,河湖密布,但此刻作为观察员的胡运孟却无心欣赏风景,他必须打起精神,紧盯窗外,一旦发现沿途有疑似烟点、火点的要马上告知机长,进行盘旋侦查、喊话警示,确认为火情的,立即开展空中作业。

干我们这行,眼睛的视力必须得好,才能及时发现火情。”胡运孟打趣地说,这次巡护没有发现任何情况,不过他会在沿途打开喇叭播放森林防火宣传语,提醒市民注意火险。

记者体验空中救援半分钟就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模拟直升机救援被困群众,有谁愿意‘扮演’这位被困群众?”空中巡护结束后,胡运孟又准备进行下一个演练。

为了更好地感受航空救援总队的救援实力,记者自告奋勇,体验了一把被绞车手从地面一直拉到空中进入直升机内的全部过程。

下午3点30分,记者在指定地点做半蹲状态并挥手求救,几分钟后直升机迎面飞来,记者感受到一阵热浪袭来。直升机悬停后,绞车手胡运孟将直径仅有0.6厘米的钢索放下,空勤员周涵则顺着钢索垂降至地面。

由于地面温度过高,为了避免烫伤,周涵十分贴心地让记者坐在他的脚上,再用特制的束缚将记者身体固定。空勤员又打出手势,绞车手操作绞车,钢索以每秒1米的速度匀速上升。

随着高度的上升,在空中被风吹得晃动的记者因为害怕,不得不闭上眼睛,双手牢牢抓住空勤员。

上行约18米后,胡运孟将钢索拉过去,并一把拉住记者的手,随后,记者便平稳地进入了机舱。从记者被拉起到进入机舱,整个过程仅半分钟左右。

绞车手在救援的过程中,就是飞行员的眼睛。”胡运孟说,飞机悬停的过程中,飞行员看不到下面的情况,而绞车手必须观察并指挥救助,同时,还要协调飞行员前后左右移动飞机,确保救援人员呈直线上升。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铌紫

原标题:直升机如何助力森林灭火?记者体验揭秘空中救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