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以封面首篇文章刊发李敬研究员论文

24.12.2014  19:32

      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以封面首篇文章刊发了我院李敬研究员题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论文。论文测度了1978—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全新解构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       该文研究提出: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网络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共存在179个空间关联关系。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可分四个功能板块。第一板块是“双向溢出板块”,主要由东部发达地区组成;第二板块是“经纪人板块”,由具有较强经济增长活力的省份组成;第三板块是“主受益板块”,由中西部发展较快的地区组成;第四板块是“净受益板块”,由中西部落后地区组成。第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具有明显梯度特征。第一板块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将经济增长的动能传给第二板块,第二板块又将动能传给第三和第四板块。第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可以解释50.2%的空间关联。       论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中央政府既有必要将区域空间关联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变量,又应当将提高区域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创造更多的空间溢出“管道”作为重要决策目标。       第二,要针对各区域在空间关联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及经济增长板块的不同功能,选择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进行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协同性。中央政府既要关心沿海控制资源能力强的地区和双向溢出经济板块,进一步激发空间溢出效应的“动力源”,也要“温暖”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的地区和“经纪人”板块,进一步增强这些地区的传导功能;同时还要“关爱”提供“管道”作用的地区以及受益地区的经济环境,营造空间溢出的良好接收平台。       第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和空间影响,既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又体现出“门当户对”的特征,位置相邻和发展条件相似的地区间更容易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转变落后地区的发展方式、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对放大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一轮改革启动之际,中央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论文较全面地揭示了中国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以及整体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中国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文是李敬研究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研究》发表的第二篇论文。《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曾刊发李敬研究员题为《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的论文。   (科研组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