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
11月26日-27日,全市旅游扶贫工作会在城口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精神,总结了近年来全市旅游扶贫工作情况。
市旅游局局长刘旗在会议上指出,我市开展旅游扶贫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始终将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作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助推剂和“试金石”,并将旅游扶贫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民生改善的具体举措,作为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我市按照“扶贫为本、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积极引导区县打造特色旅游扶贫产业集群,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广大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呈现出旅游扶贫创新不断、措施有力和效果凸显三大特点。全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接待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全面小康步伐加快,贫困人口明显下降,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90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40万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人数达20万余人。2015年1—10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4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995.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9%和12.88%。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13.2%,乡村旅游总收入约200亿元,同比增长13.5%。
会议要求全市旅游行业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坚决打赢旅游脱贫攻坚战役。
旅游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接下来,我市将着重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高水平编制好《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导未来5年和15年的重庆旅游业发展,各区县要按照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修编各自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积极配合国家旅游局编制《长江旅游带发展规划》、《秦巴山区旅游扶贫规划》、《武陵山区旅游扶贫规划》,争取国家对我市特别是贫困地区更多的支持。
在资金投入方面,在积极争取国家旅游扶贫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我市将加大市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每年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70%以上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发展。加快实施《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景区、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推进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建设,打造“巴渝人家”乡村旅游品牌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对成绩特别突出、示范效果明显的给予奖励及支持。力争到2020年建成乡村旅游示范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农家乐(乡村酒店、精品民宿)1万家。
城口 探索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城口县,属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集革命老区、边远地区、高寒深石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于一体。近年来,城口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走乡村旅游扶贫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效益农业、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之路,把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作为农户增收致富新型产业来抓,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为城口实现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暨乡村旅游扶贫现场会和重庆市第三届乡村旅游扶贫避暑休闲开村仪式。
“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有序引导和政策支持,旅游扶贫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城口县旅游局局长张芬介绍,城口目前已打造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5个、全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个,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4个,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村46个,其中旅游扶贫示范村13个,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750户;打造“网上村庄”电商扶贫村7个;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950余家,接待床位7500余张,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带动贫困农户2万余人。
2015年1-10月,城口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66.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
开县 大力发展庄园经济 全面升级乡村旅游
11月29日,来自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的消息显示,开县上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对开县乃至我市的旅游扶贫工作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近年来,开县紧紧围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根本、以旅游接待为核心、以特色院落为载体、以乡村文化为灵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通过做实旅游工作机制、构建一区三山格局、形成配套政策体系、推动旅游业态升级、激活乡村旅游线路以及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截至目前,开县乡村旅游酒店达到616家,总床位数达到1.1万张,乡村旅游旅游日接待能力达到4万人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乡村旅游经营户年均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解决农村就业1.5万人,带动农民脱贫2.6万人。
南川 放大景区效应 带动群众创业就业
在南川区看来,贫困乡村大多处于偏远山区,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此,南川区在编制全区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贫困村特色旅游资源,将其中有较好资源禀赋的32个贫困村纳入到南川全区旅游景区景点和六大自驾游精品线路整体布局。
金佛山作为南川核心旅游资源和知名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5A景区等桂冠,同时,金佛山周边南部山区乡镇也是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南川区积极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参与旅游业,直接带动南部乡镇约3500名群众在景区就业创业。组建农家乐协会,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景区周边乡村酒店、农家乐,评定星级农家乐519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8家,首期培育南川自驾游服务站14个,形成大观园、神龙峡两大乡村旅游集群,金佛山环线、山王坪片区以及城区周边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间接带动近2万名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旅游开发与群众增收共赢发展、共享发展。
武隆 靠山吃山发展旅游 脱贫增收带动致富
近年来,武隆县委、县政府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全县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把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建设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大旅游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2014年,武隆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2亿元,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武隆县已有20个乡镇、50余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建设,特色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家庭公寓近2000家,避暑休闲农家1280家,涉旅农户达到1.8万户,乡村旅游接待床位达到2.2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