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做志愿者去……
慕海林在太原五一广场献血屋献血。
田沐雨摄(人民视觉)
张昕玥的伙伴们在讨论活动具体事项和任务安排。
孙绍翔摄(人民视觉)
拜客团队举行广州夜骑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安全骑行。
梁浩超摄(人民视觉)
毛建伟在湘潭法华山张贴爱鸟宣传海报。
黄小丹摄(人民视觉)
宋桂华把募捐而得的衣物送给青岛附近农村的残疾人特困家庭。
资料照片
编者的话
春光正好。人们不经意间发现,身边常有这样一群人——地铁里,他们扶老携幼、维护秩序;公园里,他们指路答疑、清扫垃圾;小区内,他们举办义诊、送去健康……当下,志愿服务渐成风尚,虽不时遇到资金短缺、权益受损等困扰,但好消息也不断传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广纳良策、吸取民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召开,更加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制度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志愿服务作为新型生活方式。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让我们走近志愿者、倾听志愿者——
4月6日,201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巡回宣讲首场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举行;2017 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开始……
报告会以“ 西部志愿行青春中国梦”为主题,来自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清华大学的8 名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分享了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心路历程。服务期满扎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的邵书琴,曾服务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文化体育局、现已扎根当地的王琳等人讲述了他们奉献西部、服务基层的青春故事和个人感悟,展现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一计划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 至3 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当地就业创业。项目实施14 年来,累计选派24 万人到中西部22 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00 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先后有近2 万人在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基层。
今天,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近3000 万,志愿服务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从7 个人到拥有50 多位志愿者的稳定团队……他们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感召而成长壮大
“我们不是狂热的单车爱好者,我们是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当‘骑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带动大家一起低碳!”在广州,有这样一群倡导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80 后”“90 后”,他们称自己为“拜客”,也就是英文单词“Bike”的音译。他们的“头儿”,如今“拜客”绿色出行公益组织总干事陈嘉俊刚刚30 岁,年纪轻轻的他,“ 公龄(公益年龄)”已有7 年。
从最初的7 个人,到如今拥有9 名专职员工、50 多位志愿者的稳定团队,7 年来,拜客小组日益壮大,一个个倡导绿色出行的活动相继“ 推出”:在微博发起“随手拍单车出行障碍”,利用新媒体传递改善单车出行环境的愿望;集合20 名地图、绘画爱好者,历时1 个多月绘制第一份广州单车出行地图免费分发给市民……
陈嘉俊和他的小伙伴们只是当代中国志愿者群体的一个缩影。根据去年12 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的数据,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过2825 万,志愿服务组织在册登记超过24 万个。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未注册志愿者,中国的志愿者总量已蔚为可观。
陈嘉俊告诉记者,他的志愿者生涯源自一次“步步惊心”的出行。
“上大学时,学校离家距离不算太远,就想着干脆骑单车吧。”可让陈嘉俊没想到的是,那时上学“简直是步步惊心”。原来,广州很多道路没有规划自行车道,各种车辆互相穿插抢道;骑车直行还常常遭遇岔路口密集进出的汽车、行人。
“与其消极地吐槽、哀叹,不如积极行动,推动自行车出行状况的改善。”2009 年,陈嘉俊和“拜客”最初的组织者陈志君,以及另外5 名志同道合的年轻志愿者一拍即合,成立了最早的小组。
在云南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为低保老人开办“爱心食堂”的王兰兰的志愿行动,则是为了她心里的一个人。2001 年,王兰兰的女儿小佳丽因病离世。“ 那个时候觉得活着都没什么意思了。”直到有一天,王兰兰发现了女儿生前的一本日记,里面有一句话:“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
“我一下子就醒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要把好事做下去,后来就有了‘爱心食堂’。”
和王兰兰类似,“四平好人”卢宪刚热心志愿服务的起因也是一场变故。2008 年,当时35 岁的卢宪刚遭遇车祸,昏迷7 天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活着,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从那时起,敬老院、福利院、孤儿学校、困难户家庭,常常都能看到卢宪刚的身影。
而有时,改变一个人生活轨迹的可能只是一场讲座、一次无心之举——2015 年夏天,北京市五十中高中女生张昕玥跟妈妈听了一场关于孤独症患者现状的讲座,触发她和好友成立“Avalon 米粒心理工作室”关爱孤独症同学志愿团队的想法。2000 年,当时41 岁的“ 献血达人”慕海林路过太原市南宫广场附近的献血站,“稀里糊涂”地加入献血队伍。“ 几天后血液中心打来电话,说一名危重病人用了我捐献的血浆,已经转危为安。”随后,这位工作时间“ 三班倒”的基层铁警,至今已经在全国的100 多个城市献过血……
志愿者们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缘由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道路上播撒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现在,做志愿者不仅高尚,而且时尚。总的来说,这要归功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道德意识的增强,以及榜样宣传的作用。这是一种正面积极的社会心理变化。”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说。
缺资金、受威胁、遭诽谤……“他们觉得正确,便不会为一时挫折、误解、纠结等负面因素所困扰”
“ 情况还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3 月25 日上午,湘潭上游的株洲市清水塘霞湾港,“绿色卫士”湘潭大队的志愿者们乘坐保洁船,开始了每月一次的湘江巡查。江风中,毛建伟随意裹着一件外衣,专心查看一处排污口……
2001 年以来,毛建伟加入湘潭市环保协会。霞湾港重化工企业云集,毛建伟经常和其他志愿者去排污口巡查,取水样送专业机构检测。2011年11 月8 日,霞湾港排污口水质指标出现异常,多亏了志愿者们的检测和举报,一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因违规冲洗底泥,被开出了94 万元的罚单。
民间的监督力量凸显,阻力也随之而来——毛建伟常常会接到莫名的短信,威胁他少管闲事。
一次去巡查湘潭某企业,志愿者们尚在企业门外,就被企业负责人带领的数十人围攻,直到110 民警到来才解了围。最后,肇事者被刑拘,企业被关了门;不过,毛建伟也受了伤。
“这是最极端的情况,幸好次数很少。”如今,作为湘潭市环保协会的专职副秘书长,每月3000多元是毛建伟唯一的收入来源。投身环保十余年,积蓄早已消耗殆尽,“ 省着点花就好了。”毛建伟笑言。
为了解决开销,王兰兰也是“能省则省”。她告诉记者,她每天早晨6 点就去郊区的蔬菜批发市场。“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还得到处要米要油,我常说自己除了脸不要,其他什么都要。”但王兰兰并不以为苦,“做这些不是为我自己,我豁得出去。”
但有时,对另一些志愿者而言,“钱”的压力远不止于此。
“那时候简直要崩溃了,晚上直盯着电脑屏幕,成宿睡不着觉。”因为“ 钱”的事儿,人称“ 笑姐”的宋桂华有一段时间完全笑不出来。
2005 年,宋桂华在“ 青岛信息港互动俱乐部”论坛上发帖子组建助残团队,集结了以下岗职工为主的第一批志愿者。他们把从社会各界收回来的衣物分类打包送到受助者手中。
不料,没多久,网上的质疑声开始不绝于耳。“她肯定是想把钱装到自己口袋!”“谁会这么傻,没有利益会做这个?”“她一定吞了钱!”……
“心底无私天地宽,咱们出钱出力出时间,坦坦荡荡做好事,对得起良心!”母亲的话支撑着宋桂华带领团队顶住压力发展起来,2014 年团队注册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青岛笑姐志愿者公益发展中心。
与宋桂华不同,“四平好人”卢宪刚起初却并不为妻子所理解——“一天到晚不寻思咋挣钱,把精力都放在外面”。后来,卢宪刚带妻子一起参加活动。“ 她现在不仅支持,还积极参加呢!”卢宪刚自豪地说。而对“献血达人”慕海林来说,“不管”也是一种支持。“我现在每月献两次血小板,红烧肉、肘子之类的都尽量少吃,以前晚上值班回来早上还去跑步健身。我爱人叫我‘疯子’,后来管不了我,这‘疯子’就变成褒义词了。”
“坚持的力量,有时就是信念和希望的力量。”彭凯平表示,“他们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社会将变得更好、其他人将受益、自己会变得更强大,便不会为一时的挫折、误解、纠结等负面因素所困扰。”
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志愿行动离不开决策者、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
陈嘉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有感而发地说:“志愿行动离不开决策者、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
毛建伟也介绍说,湖南省早在2013 年就把湘江保护列为政府“一号工程”,对外招募“绿色卫士”志愿者;当地环保部门现在不仅免费为毛建伟团队进行水样检测,而且主动寻求项目合作。
实际上,从全国来看,制度建设早已提上了志愿服务发展的议事日程。根据“ 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将达到13%。近年来,《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社区志愿服务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逐步规范招募注册、培训管理、监督评价等志愿服务全过程。
2016 年9 月1 日,我国首部《慈善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首次对慈善组织中志愿者的权责予以确认。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朝晖表示,“ 现在全社会都来参与、支持志愿服务,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志愿者权益的保护上。《慈善法》的出台顺应了志愿服务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了保障。”
不过,我国志愿服务的规范发展仍任重道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志愿服务价值调查”课题组曾在2015 年7 月—2016 年6 月间在北京、成都等7 城市展开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达71.5 小时,但注册率仅为12.1%,“找不到合适的志愿者组织或项目”是居民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晓红表示,顶层设计尚在整合中。“ 中央文明办作为主要的协调机构,民政部作为主要的行政职能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共同促进志愿服务全国性平台的打通。”
“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型、动员型的比较多。现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大量需求是更具专业性的。”张朝晖补充说,促进志愿服务发展,要抓住专业化和组织化这个“牛鼻子”。
(综合本报记者李昌禹、贺林平、李茂颖、孟海鹰、乔栋、颜柯、王沛报道)
稿件统筹:宋宇 申茜
版式设计:沈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