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2015年,巴南区凝聚全区力量,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大美巴南”建设,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群众环境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一、生态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全市率先编制《“大美巴南”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全面启动“大美巴南”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实施生态空间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山水城市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生态空间、产业、资源、环境、人居、文化六大体系。今年全区投入生态环保专项资金6.3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53项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在全市率先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巴南主体功能定位为“一带三区”,即龙洲湾滨江城市经济带、环樵坪经济区、麻柳沿江开发区、生态休闲经济区,科学划定了城市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涵养区。
二、城区空气质量加速改善
在全市率先开征“施工扬尘排污费”,成立全市首支“蓝天行动”综合执法队,落实专项工作经费60万,从环保、建委、市政、公安、交通等部门抽调11人“脱产”开展蓝天巡查工作。在我区今年建筑施工开工面积达1400万方,较去年增长40%,开工面积总体量居主城九区第一的大背景下,截止12月20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50天,PM2.5年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0%,超额完成今年市政府下达的240天目标任务。
三、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湖库综合治理,提前一年完成长凼子水库综合整治工程,迎龙湖巴南段已完成28家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关闭4家畜禽养殖场。投资1530万元建设忠兴、惠民场镇二三级管网12公里,投资98万元建设迎龙湖巴南段生态隔离带等工程任务,保护湖库水环境。持续巩固次级河流整治成果,拟投入9.84亿元对花溪河、五布河及鱼溪河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自筹资金近8亿元,推动全区22个镇街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建成17个镇街二三级管网近200公里,明年将实现全区镇街污水应收尽收、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
四、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出台《巴南区产业投资禁投清单》和《巴南区产业投资项目发展指导意见》,严格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谢绝5个产值达数十亿的高能耗、高污染投资项目入驻。扎实推进环保“四清四治”工作,实施“评估+治理+临时排污许可”方式纳入备案管理,守住污染防治底线的同时,让环保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关停搬迁工业企业295家,完成243家餐饮企业、72家养殖场 、21家医疗卫生机构、4家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个工业园区和1698家工业源的“四治”工作。
五、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强化
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环保局主要领导作表率,成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全市区县环保局长到法庭与管理人对簿公堂胜诉的第一人。制定出台《巴南区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建立“区政府—区级部门—镇街(园区)—村居”四级监管体系,探索污染源管理与执法分离模式,环境监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全区共查办环境违法案件71件,其中查处涉嫌环境犯罪案件4起、行政拘留案件1起;调处各类环境污染矛盾纠纷4000余件,调查处理率100%,满意率98.4%。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规范建筑工地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并开征“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截止日前,已核定排污费突破1300万,近去年的4倍,已入库排污费突破1800万,比去年增长100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