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三十八期
重庆彭水:实施普惠金融推进“造血式”扶贫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中的杠杆作用,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彭水县深入推进“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通过实施贫困户精准贷等措施,为全县2.7万户、9.9万名贫困人口量身打造精准扶贫贷款专属金融产品,切实缓解贫困户发展资金困难问题。自启动“金穗慧农扶贫贷款”活动以来,该县目前共计已激活使用贷款9870户49306万元,其中入股企业集中使用750万元。
一、精准实施金融普惠,全面惠及贫困群众
制定《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实施方案》,与农行合作推出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工程,实施期限为2016—2017年,总规模为12亿元。 一是精准服务对象。 对全县贫困群众贷款需求进行统计调查,建立金融扶贫试点工作基础台账,确定2.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贷款对象。贷款额度为每户1—5万元、期限1—3年,免抵押、免担保、国家同期基准利率、按年结息、财政贴息。 二是精简服务程序。 针对贫困户居住分散等现状,精准扶贫贷款坚持做到“四个一”,即:一次收集资料、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对直接使用精准扶贫贷款的贫困户,由乡镇(街道)调查团队对贫困户贷款申请进行入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村社贷款人员进行张榜公示、实名登记造册,将贷款相关信息资料整理汇总,报县扶贫办初审、县财政局审核,直接移交相关贷款资料给农行办理贷款,进一步缩短业务链条,提高办贷效率。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 对缺乏致富能力但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贫困户自愿的情况下,并在贫困户、企业、乡镇(街道)、农行签订“四方协议”后,可将贷款资金让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使用。
二、精准实施产业项目,捆绑带动群众增收
为全面推行“金融+产业”的扶贫模式,进一步明确金融扶贫贷款条件,规定专项贷款不得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每户贫困户只能由一名18岁(含)—62岁(含)的家庭成员作为贷款人,对贫困户直接使用、企业集中使用的贷款分别作出规定。 一是针对贫困户 “ 自贷自用 ” 的。 按照“一村一品”等原则,由具体帮扶人帮助贫困户完成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项目策划规划,由贫困户确认并填制项目规划表后报乡镇(街道)进行专门复核、认定,再由贫困户根据项目进度资金需求进行申请。同时,若申请使用资金后仍有剩余,则按自愿原则可提前偿还贷款,也可申请止付、待后续项目确定后再申请使用。最后,由贫困户在乡镇领卡并到农行各网点办理激活,也可由乡镇(街道)组织农行到现场激活。 二是针对精准贷龙头企业集中使用贫困户贷款的。 集中使用的资金实行封闭管理,由企业制定项目方案和反担保方案,乡镇(街道)初审后,经县农委、农行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复审通过后确定集中使用金额上限,并办理公证手续,最后进入贷款申请发放流程。
三、精准实施风险防控,有效保障资金安全
科学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切实构建有效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专项贷款工作,加强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扶贫、财政、人行、银监等部门各负其责,乡镇(街道)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开展入户调查、产业引导、带动对接等基础工作,确保做好贷款发放、管理、回收工作。 二是加强前置审核。 通过实地调查、逐户核实,综合评价贷款对象,对借款人及其配偶有犯罪、赌博、吸毒、不良征信记录的不予贷款,对纳入跨区域(跨县级以上)搬迁规划的不得发放贷款。 三是完善担保机制。 县财政与农行按照7:3的比例,出资设立4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在乡镇(街道)探索建立反担保机制,引导贷款户用土地、宅基地、林地、农业设施等提供抵押担保,鼓励村组干部担保、多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等多种信用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使用贷款的,要明确贷款规模及用途控制,并提供担保。 四是严控意外风险。 积极引导贷款农户按自愿原则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贷款保险等防范贷款风险。同时通过村规民约、普法教育,提高贷款农户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规范使用贷款,按期偿还贷款,确保贷款如期收回。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