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十期

06.03.2018  14:02

  

重庆市强化精准教育扶贫举措

  

从扶智入手力促内生脱贫

 

  一直以来,重庆市积极探索保障性扶贫的方式和路径,把扶智力、扶技能、扶社会风气作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把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有效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水平的学有所教,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是做好教育扶贫政策指引。成立深化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市教育委员会等六部门《关于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治理“因学致贫”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30余项教育扶贫政策。涉及整体性、系统性政策7项,涉及学生资助10项、人员培训2项、考核督查5项。全市33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根据相关政策制定教育扶贫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出台教育扶贫政策举措。

  二是实现贫困资助精准对接。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免学费、享受生活费补助,做到应助尽助。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对建卡人口信息库和学籍库、新生录取库进行比对,由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逐人落实帮扶政策。2017年,中央和市级共投入学生资助资金55.57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61.14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1.09亿元,惠及35.53万人。

  三是促进重点工程落地见效。积极改善贫困区县基本办学条件,针对贫困区县教育短板,量身定制教育扶贫项目,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投入81.36亿元、新改扩建校舍类项目226.05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310.3万平方米,高寒地区学生冬季取暖条件全面改善,幼儿“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向贫困区县选送“三区支教教师”“特岗教师”“全科教师”和“公费师范生”3436人,补助18个贫困区县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资金2.5亿元,惠及乡村教师6.9万名。不断拓宽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和就业通道,打通职业教育5年制、“3+4”纵向通道;实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考生“三大专项计划”,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017年单列计划招收贫困家庭学生4514人;对建卡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建立“一对一”优先帮扶台账,全市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率为9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四是整合帮扶平台共享资源。积极搭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扶贫集团对口帮扶”、“鲁渝协作帮扶”三个平台,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对贫困区县的帮扶力度。大力推进“领雁工程”,主城30所优质中职学校对口帮扶18个贫困区县中职学校。发挥高校扶贫和职教扶贫作用,重师、三峡医专、三峡职院等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落实与山东省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已成功结对学校31所,开展互访交流12次,长江师范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成功签署对口协作框架协议。市教委扶贫集团筹资1956万元深化对巫溪县天元乡的定点对口帮扶,35所高校和巫溪县签订采购农副产品协议。组建161人脱贫攻坚专家智库,分批次赴天元乡开展产业规划、疾病预防、种养殖等方面指导。组建扶贫讲师团,开展汽车维修、建筑、装修等专业技能培训13场次。

  五是强化工作责任督导落实。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出台重庆市教育系统深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工作方案,明确各区县、高校和相关单位具体责任,由市教委牵头开展教育脱贫攻坚专项自查和督查,以及学生资助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等多项督导检查工作。

  

(根据市教委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