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精准扶贫中的国税力量

23.02.2018  15:02

  

 

  临近春节,重庆市黔江区邻鄂村张灯结彩,宰年猪,灌香肠,一派热闹红火。与从前临近年节老人孩子们便在村口翘首以盼的氛围不同,这几年留在家乡创业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几年前的邻鄂镇还是黔江区集中扶贫的重点对象之一,2015年7月,黔江区国税局开始了对邻鄂镇邻鄂村的定点帮扶,一群又一群国税人背上背包,走出机关,扎根农村。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真是感谢政府,特别感谢对口帮扶我们的区国税局。”邻鄂村贫困户夏春香自豪地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

  黔江区邻鄂村的扶贫成果,不过是重庆国税系统扶贫攻坚浪潮里的一朵水花。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国税系统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大力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全市国税系统44个单位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748万元,在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贡献了国税力量。

   固根底

  基础扶贫改善公共服务条件

  “真的很多年都没有走过这样泥泞的路了。”这是2015年7月,秀山县国税局副局长罗显峰被县委、县政府派驻到膏田镇水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的第一印象。

  由于水库规划等原因,膏田镇水田村交通建设严重滞后,是全镇唯一一个没有通水泥公路的村子。

  “不通路、基础设施起不来,再多的好项目都实施不了,谈何脱贫致富。”面对水田村的发展窘境,罗显峰当机立断,先修路,公共设施跟上去,打好基础再谈发展。

  通过他和扶贫组的不懈努力,膏田镇至水田村4.5公里公路纳入了膏田镇施工项目并顺利施工建成,县国税局还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10万元,用于支持水田村村内交通建设。

  现在的水田村,1条通组公路已顺利建成,其余公路的建设在顺利推进之中。真情帮扶点燃了村民的希望,温暖着村民们的心,笑声多了,脱贫的盼头也来了。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国税系统扶贫攻坚工作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针对贫困群体对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把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作为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不断夯实扶贫基础。

  除了修筑公路外,全市国税系统的各级扶贫分队共投入262万元用于村级阵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在偏远乡镇、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公共(便民)服务中心,免费向村民提供公共教育、基本医疗、低保医保、政策咨询、计划生育等基本服务,基本满足了精准帮扶的困难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

   拔穷根

  智力扶贫提升“造血”能力

  每周一上午10点,万州区龙驹镇龙溪村的“中国税务”希望小学,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大声唱着国歌,神情肃穆地在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

  这所竣工于2007年的“中国税务”希望小学,由国家税务总局援建。全校共50名师生,45名学生来自周围2个村子,大部分都是农村留守儿童。

  “没建学校之前娃儿们上学条件很艰苦,住的都是木楼板,现在好了,学校把围墙、操场好多地方都翻修了一遍,教学楼、宿舍楼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真的很感谢国税局!”“中国税务”希望小学负责人陈明双难掩激动之情。据他介绍,2007年至今该校已有15人考入区重点中学,30余人考入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是重庆市国税局长期秉承的工作思路,将助学兴教作为智力扶贫重点,促进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开展对口扶贫以来,重庆国税系统对山区农村教育累计投入287万元,建成了3所希望小学、5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环境,为孩子们安心学习提供更多保障。

  同时,自2010年起,重庆市国税局直属机关党委各支部及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与巴南区惠民街道7个村的近200名困难学生结成“智力扶贫”对子,每年定期捐助学习生活费用,累计64.8万元。党员干部定期组织对口支教、课业辅导等助学活动,直属单位在寒暑假期组织开展结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强化学生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认识,鼓励帮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建设家乡。

   解民忧

  医疗扶贫消除返贫根源

  60岁的陈治平是万州区龙沙镇一名普通村民,早些年在造纸厂打工时手指受了伤,需定期去医院复查。在重庆市国税局为龙沙镇中心卫生院捐赠医疗器械之前,他要乘车2小时到市区的医院做检查,市区医院病人多,要排队几个小时,费时费力又费钱。而现在,他可以足不出镇,用捐赠的医疗设备在镇上完成检查,省去了一大笔路费开销,方便又快捷,如今他一家5口人的日常医疗需求在镇上即可被满足。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贫困地区群众面临的一大顽疾。为此,重庆市国税局以减轻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就诊负担为着眼点,积极改善贫困地区医疗环境。先后投入120万元,为分水镇卫生院、龙沙镇卫生院、万州区卫生干部学校附属医院等4家辐射面广惠及度高的贫困地区医疗机构捐赠成套医疗设备,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量元素检测仪、电动液压手术台、高频手术电刀、骨科充电式变速电钻、多动能骨科病床、多功能麻醉机、熏蒸床、救护车等,并协调被资助的医疗机构向就医贫困群众减免部分诊疗费用,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群众的大病医疗压力。

   换新业

  产业扶贫培育增收体系

  近日,黔江区邻鄂镇邻鄂村深度贫困户朱丙元的人生迎来了新的机遇,他不仅搬进了危楼改造后崭新明亮的新楼房,为妻子办理的残疾证也顺利下来,村里多项农村合作社项目的上马,更让他的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老朱激动地对黔江区国税局干部、驻村书记黄波同志说:“多亏了国家政策好,多亏了你们国税局的同志,要不是你们,住的还是茅草屋呢!之前家里穷,娃娃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一年难得见面。眼看着村里合作社越办越好,用工需求越来越大,今年回来就不走了,以后就留在家乡干活。

  加速农村发展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才是改善农民生活、留住当地人口的关键。

  为帮助村民“治本”脱贫,邻鄂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波深入田间地头逐户了解情况,和村支两委反复论证,终于找到成立农业合作社这一剂脱贫致富“良方”。

  协调土地、种苗等生产资料,积极宣传“三农”税收优惠政策,几经协调动员,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点缀山野村落。

  尹望军三兄弟成立了冬桃果园合作社,周边贫困户以闲置的土地或劳动力入股,让山坡先绿了起来;村支书李洪林成立 “原种洋芋”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亩,召贫困户人员务工近70名,按天工资70元;种烟大户黄义洪,招工村民20余人,工资月结……贫困的村民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

  扶贫工作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

  重庆市国税系统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集中精干力量和优势资源,通过认真调研、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实现稳定的、不可逆的脱贫。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八大以来,重庆国税系统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达748万元,先后建成3所国税希望小学、5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设立“智力扶贫基金”;先后有4351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选派50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挂职,其中19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帮助1631户5383名建卡贫困群众实现“真脱贫”,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国税力量。

重庆市合川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一是落实9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成立5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300万元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基金。二是发放建卡贫困户学生资助金784万元,办理建卡贫困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7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92人,扶贫对象基本医疗参保率100%、低保兜底4218名,337户1000人脱贫摘帽,7123户21192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三是357户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与安置如期完成。四是投入100万元支持脱贫村发展集体经济,脱贫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工作不断加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人民政府
唐良智:高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唐良智在全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动员部署会上强调 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