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拍”助力保护重庆历史建筑

06.09.2018  10:42

彭家大院。(市规划局供图)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申晓佳)保护老建筑,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出一份力。9月5日,“发现重庆老建筑”颁奖仪式在市地理信息中心举行,获奖的81名市民通过一款名为“发现重庆老建筑”的微信小程序,上传历史超过30年的老建筑照片和地理位置,为保护重庆历史建筑助了力。

  据悉,该小程序去年5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收集到360多条老建筑信息。南川区王家祠堂、万州区柱山一小、江津区中山镇鱼湾村瓦屋头庄园等老建筑都因此获得专家团队的关注,并有望在考察合格后进入重庆市历史建筑名录。

  南岸区市民张旸,通过微信小程序成功提供了一条身边的老建筑线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有限公司办公用房。

  “听父母说,办公用房在我出生时就已建好,算起来至少有30多年的历史。它外观素雅,结构设计依山就势,我觉得可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张旸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日前,根据张旸上传的数张不同角度的建筑照片,市地理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走访,得出结论:该建筑修建于1976年,主要职能为办公,见证了重庆交通科研设计公司近40年的发展历程,是重庆办公建筑发展、山地建筑空间特色演变的历史见证及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

  得知消息,张旸非常开心。她表示,今后要向身边的更多人介绍这个方便的小程序,发动大家一起参与到老建筑保护中。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最大限度挖掘历史建筑线索。”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好散落于重庆各地的老建筑,除传统的区县政府填报线索、老旧片区筛查等途径外,市地理信息中心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

  目前,从区县报送、老旧片区筛查、小程序等途径总共获取老建筑线索3000多条,已筛选出600多条线索分批进行现场核实。

  位于渝北区金刚村石狮社区的彭家大院,就是市地理信息中心工程师周湖森进行老旧片区筛查时发现的。大院背山面水,是典型的巴渝土木结构建筑,木门窗上有精美的雕花,富于历史韵味。

  经专家评测,彭家大院修建于19世纪初,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其建筑布局与家具陈设等展现了清末传统巴渝居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老旧片区筛查历史建筑的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市地理信息中心地理调查设计所副所长何宗表示,为避免“大海捞针”,市地理信息中心提前运用时空大数据库,对重庆相关地理、建筑信息进行挖掘,发现了上千条有价值的线索,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