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小的青菜头 是如何创造90亿元年产值的

30.07.2018  08:20

说到涪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榨菜。的确,涪陵榨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固定的地理标识IP。涪陵榨菜经过120年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1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72.5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90亿元,利税20亿元,农民人均榨菜纯收入2200元,带动了74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并通过举办榨菜嘉年华等活动,涪陵青菜头种植基地吸引国内外游客超过50万人次。

一颗小小的青菜头,如何撬动了90亿元的年产值?涪陵榨菜背后,是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带来的结果。

华丽转身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流水线

7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涪陵区马鞍街道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很多人心目中的传统腌制榨菜不同,这里取缔了传统的手工操作,而是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在前处理生产车间,一台大大的滚筒不停旋转,青菜头在滚筒里翻转,滚筒中的高压水龙头喷出来的水,将青菜头冲洗得干干净净。“在十年以前,我们洗榨菜要烧开水,工人放在盆子里来洗和脱盐,而现在都自动化、机械化了。”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平介绍,现在的机械化,减少了人与榨菜的直接接触,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清洗之后的榨菜进入下一道工序,根据需要的形状在流水线上切分,按照颗粒、丝型的大小自动筛分。“整个流程中人工少,机械化程度高。

赵平还介绍,在包装方面,其生产车间也是没有人员进入的全自动化,同时采用巴氏灭菌,不需要加防腐剂。除了真空包装之外,还推出了充氮气包装,让包装内的榨菜和氮气充分接触,防止榨菜变质,更加保鲜。“我们这里充氮气生产技术是全国酱腌菜生产行业中唯一独有的技术,具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赵平说,严格的进出物资和过程的检验,企业做到了所有的原材料进厂、食品安全指标、卫生指标,国家要求的相关指标全部检验。

工艺升级 传统非遗融入现代化生产

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榨菜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也具有自身的许多特性。但是也有一些环节会有食品安全隐患。如何保证传统工艺不变味的情况下保证食品安全?“比如传统榨菜腌制,都有一个三腌三榨的过程,以前传统腌制压榨都是用人工踩池,这是传统工艺,也是精髓,这也是一种文化。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有它的科学的地方,但是批量生产保证不了卫生。

赵平介绍,企业从10多年前就开始投入研究,把三腌三榨工艺中的温度、时间、微生物菌群等进行研究,结合现代工艺设备的改造,采用机械化操作,研发出了现在的流水线,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的温度、时间、微生物菌群、含盐量、含酸量,既保证了传统工艺的口味,也实现了食品安全。“这仅仅是一个缩影而已。”赵平说,每年公司都在投入搞生产线技改升级,对于三腌三榨工艺的研发,实际上是一个程序的过程,仅仅是这项技术的改进投入的经费就在3亿元以上。

公司还专门设立了省级的重庆市榨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重庆市科委、西南大学等单位,专门组织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家、科研人员,针对消费者对榨菜口味需求的变化等,研发出既符合传统工艺又适应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各种产品,让传统的非遗工艺得到重生。

扩大规模 有望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7月27日晚间,涪陵榨菜披露2018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在大环境都不是很理想的背景下,涪陵榨菜能给取得重要的成绩实属不易。涪陵榨菜集团的产值表现,是涪陵榨菜产业的一个缩影。

涪陵区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达72.5万亩,青菜头总产量16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90亿元。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用大数据智能化推动榨菜产业升级,做响涪陵榨菜品牌,把涪陵榨菜打造成为重庆农业的一面旗帜”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立足榨菜产业发展优势,直面发展短板,全产业链打造,加速榨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涪陵榨菜产业振兴,建成中国最权威的青菜头品种选育基地、建成全球最大青菜头种植基地、建成世界最大的榨菜智能化绿色生产基地、建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

到2020年,涪陵青菜头种植面积将达到73万亩,总产量达到165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150亿元,产业利税25亿元。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 摄影 胡杰 实习生 代宏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