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朵”马世芳:好作品是流行音乐发展的燃料

24.08.2015  23:29

中新网重庆8月23日电(韩璐 陈思)22日,台湾作家、著名广播人马世芳携其新书《借我耳朵》来渝讲座,与读者分享其书中所讲述的美丽旋律和时代记忆。
    天生拥有一对“大耳朵”的马世芳,9岁入行当播音员。因其母亲是引领19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的资深广播人陶晓清,从小耳濡目染的马世芳更是见证了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的进程。其跨足写作、电台、网络、独立唱片多个领域,也成为台湾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军人物。

耳朵借我》是马世芳第一本专讲“中文世界”的音乐文集,记录了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等台湾著名音乐人创作背后的曲折故事和被遮蔽的记忆。   

我对流行音乐领域本来就有兴趣,又因为工作的关系常有机会碰到这些音乐人,就会让他们多聊一些关于音乐背后的故事。”谈及创作的初衷,马世芳说,在台湾从没有人将流行音乐当做一个真正的创作、艺术类型而认真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关于台湾音乐作品的背景、制作、创作的材料和故事没有进行累积和梳理,导致网络上流传着许多错误的信息而让观众误解。

如果我不写这些故事,就没有人知道。”跟娱乐圈八卦不同,马世芳认为这些作品故事与其音乐的影响力相牵连,有其背后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在上世纪70-80年代影响深远的李宗盛、罗大佑等著名音乐人,现在也依然受到许多中青年人的追捧和喜爱。马世芳认为,这一部分归结于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上世纪8、90年代,这个时期的音乐对如今的音乐市场仍发挥着重要影响。”马世芳说,很少会有一个社会15岁跟50岁的人都在听同样的歌。

从早期的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到罗大佑、李宗盛等音乐人由于80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而打开内地市场。港台流行音乐纷至沓来,快速涌入。

马世芳形容这是“特殊时代撞击出来的特殊条件。”他认为是时代背景的因素带动社会的开放,才得以让早年时期音乐作品的生命周期一直延伸,爆发出深远影响。

在马世芳看来,许多台湾音乐人、主持人进驻内地市场参加选秀综艺这一现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现在台湾的综艺节目、电视资源很少,电视圈发展大不如从前。许多电视圈的人想要寻找更多的机会跟条件,就会自然而然来内地发展。”马世芳说,内地表演的舞台和影响力比台湾大,许多选秀节目的规格已经超过台湾的制作水平。

人才出走是目前的常态,大陆过去一些综艺和电视节目向台湾看齐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看过一部分内地综艺选秀节目的马世芳表示,许多内地的综艺选秀节目制作精良,有好的硬件环境和世界级的演奏水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了对流行音乐的讨论和交流。

过去人们只懂停留在单一的好听难听、喜欢不喜欢的评价上,永远不会深入的了解什么是编曲和演唱技巧。”马世芳说。

  “现在我们多了跟专业标准更靠近的一些聆听的方法跟态度。通过这些节目让很多年轻人认识更多过去好的作品。”但在马世芳心中,生产好作品的土壤在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必不可少。

对流行音乐来说,最重要的燃料和能源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出现好的能感动人的作品。”马世芳认为,选秀节目最大的问题在于在好作品的催生上能力“很有限”。

总的来说选秀节目是一个综艺的门类,音乐只是他的元素,而不见得是目的。”马世芳说。

重庆27所院校进行高职单招 明年3月报名
    重庆日报讯 (记者李星婷)12月13日,重庆新闻网
酉阳民族小学与北京十九中成功牵手共推艺术教育
中新重庆网12月1日电(通讯员 冉永洪 许鹏)日前,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