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推进七五普法工作

25.09.2018  18:12
构建“一个格局”,夯实普法宣传力量体系。落实普法工作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发挥各类普法社会组织功能三个方面的关键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部门协作、公众共同参与”的普法大格局。
    利用“两类媒体”,丰富普法宣传载体形式。不断巩固传统媒体普法,开播《荣昌法治》电视栏目,迄今累积播出100余期;开播“棠城廉政讲坛”,迄今播出8期;在《荣昌日报》开辟《法制故事》《棠城廉政看棠城之以案说纪》等普法专栏,共刊载《法制故事》100余期、以案说纪释法案例10余个;建立手机普法短信平台,针对重点普法内容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加强新媒体普法,实施“互联网+”普法模式,积极参与新媒体普法矩阵建设,积极推广“中国普法”“西部普法”微信公众号。
    打造“三大阵地”,构筑法治文化特色高地。打造普法阵地,建成荣昌法治教育基地、开播“荣昌法治”电视节目、建成“荣昌法治”手机短信平台、组建“荣昌法治”文艺演出团队;打造了荣昌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渝西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喻茂坚陈列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等各具特色的法治教育阵地。开拓文创阵地,积极开展“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共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12部;全区拍摄了反映执行工作的法治微电影《天平》,廉政教育法治微电影《融化的冰淇淋》《发小》以及妇女儿童维权的法治微电影《暖阳》等,创作了反映赡养问题的《婆媳之间》、环保题材的《金山银山》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融合法德阵地,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法治与德治的实施意见》,打造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抓住“四类群体”,突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抓领导干部,先后出台《荣昌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干部法治素养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新提任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制度、领导干部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制度。抓青少年,近三年来,全区中小学共开展法治讲座650余场次,上法治课近10万课时,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近1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近30万人次。根据荣昌经济社会实际,抓企业管理人员、职工(农民工),开展“千名律师进企业,服务职工在基层”、“百名干部进企业”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及人力资源市场整治”等专项活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抓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把每位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期变为学习期,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近三年来组织集中教育9300余人次,进行个别谈话教育5400余次;对刑满释放人员重点帮教对象进行走访,走访过程中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宪法》《民法总则》等法律法规宣讲.
    开展“五项活动”,提升普法宣传质量成效。实施宪法宣传“十个一”项目,积极开展“12·4”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编制《重庆市荣昌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全区“三城同创”、荣昌“三件大事”、“10+3实施方案”、民营经济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重点工程项目等全区重点、中心工作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开展行业、部门依法治理活动;积极开展基层法治创建工作,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2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0个;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警官+法官+律师+商会+村官”等多元参与的“1+N”人民调解体系,调解成功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