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小身板,挑起环卫“大担子”
△段含均正在清扫散落的树叶。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摄
一米五的个子,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扫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现为九龙坡区环卫处清扫保洁巡查员的段含均,已在环卫战线上工作了20年,除“牛皮癣”、清暴露垃圾、洗大街小巷,这副“小身板”,挑起了环卫工作的“大担子”。
对于段含均来说,每天看着整洁干净的道路,就是他最幸福的事。
接力从棒棒军到环卫工
1998年,刚从老家四川武胜来到重庆的段含均还是石坪桥的一名“棒棒”,靠着一根竹棒,两根青色尼龙绳,一副厚实的肩膀,他每日穿梭在山城的大街小巷。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些走过的道路上扎根20年之久。
有活接活,没活就在路边坐着休息。闲暇时,段含均喜欢靠着行道树,点上一根烟,望着过往的行人,等待下一位“老板”的招呼。
“那时候就对环卫工人挺羡慕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相对稳定。”当得知九龙坡区环卫处正在招聘环卫工人时,段含均去应聘了。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是全国十佳职工职业道德标兵陈义淑,也是当时的石坪桥清扫班班长。
放下棒棒,拿起扫帚,刚开始做清扫工作的段含均相当不习惯。每天4点起床,一直重复相同的动作,一天下来,他的手臂比当棒棒时还要酸痛。
开始的一个月里,段含均时不时会跟工友们抱怨一下,自己也曾想过要放弃,让他坚持下来的是陈义淑的开导和鼓励。
“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每天的清扫不仅是为了改善城市容貌,也是为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努力。”这是段含均后来明白的道理,在他自己成为清扫班班长后,也时常会将这句话告诉身边的环卫工人。
尽职大街小巷清扫20年
20年时间,段含均每天都坚守在一线,除了日常清扫,不时也会遇到一些难题考验。
去年9月的一天,九龙坡区杨九路发生了翻车事故,一辆货车侧翻后油箱被损坏,从杨九路公交车站到前方环道,洒漏的柴油在马路上留下了近60米的痕迹。
这个情况被一名正在巡视清扫的环卫工发现后报告给环卫处,段含均带着20名环卫工人迅速赶到现场,开始清洗处理。因为事故发生在早上8点,正值上班高峰期,为了早点减缓拥堵,段含均必须与时间赛跑。
“到了现场才发现,油污洒漏太严重,简单的清洗根本无法处理干净。”为了抓紧时间,段含均一边组织工友对道路初步清洗,一边联系车辆运来沙石吸附油污。铺上沙石,抹平,再清运,两个小时后,杨九路恢复了交通。
类似这种需要在道路上长时间工作的情况,段含均还遇到过很多次,20年时间里,他先后在石坪桥、杨石路、锦龙路等多个地方进行过清扫。
暖心见证市民态度改变
除“牛皮癣”、清暴露垃圾、洗大街小巷,20年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段含均的工作地点,让他非常高兴的是城市环境和市民态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乱扔垃圾的人少了,装备也比原来好了,清扫起来越来越方便。”谈起这20年的变化,段含均一脸笑容。
今年年初,段含均在杨家坪步行街清扫时,遇到让他暖心一幕。一对夫妻正在逛街,丈夫把香蕉皮直接扔到了地上,妻子拉住他对他进行了批评,并把香蕉皮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之后还回头对段含均说了一声“抱歉”。这件事让段含均印象深刻。
干环卫工的这些年里,他几乎从来不因垃圾与路人争吵,总是默默地把别人扔下的垃圾清扫干净,在他看来,“清扫”就是自己的职责。
在段含均清扫过的诸多街道上,不少店主都叫他“老段”,不时还会泡上一杯茶,准备一个小板凳,邀他过来休息一会。
“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对环卫工有了尊重,每天能够看见整洁的道路,在我看来,这就是幸福。”段含均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