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飞重庆内陆开放

02.05.2017  22:42

俯瞰重庆果园港集装箱装卸区(4 月 14 日摄) 刘潺摄/本刊

    不产一粒咖啡的重庆市,短短不到一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交易中心。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6月,地处内陆腹地的重庆成立了咖啡交易中心,目前已注册海内外用户180多家,实现交易额36亿元。

    相关专业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重庆虽不产咖啡,却拥有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以及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可实现咖啡东南亚产地和欧美市场的无缝对接。而这正是西部直辖市重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大开放、大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重庆打造联通世界的“Y”字形大通道,一举扭转内陆开放缺少通道和平台的“先天劣势”。落户重庆市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则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重庆开放发展的“新潜能”,使得曾经著称为“山城”的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渝新欧”扭转“先天劣势

    打开中国地图,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2000多公里。曾经,重庆的产品出口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向东、向南经沿海城市再“漂洋出海”,路途遥远,耗时长久;要么通过空运,但成本极高。

    6年前,为了开辟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较低的国际物流通道,重庆从更广阔的空间寻找重庆的方位,将思维和视野向西投射——西经陆路直取欧洲,“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就此诞生。

    首开中欧班列先河的“渝新欧”,将重庆与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国家紧密相连。重庆和周边省区的货物可借此直达欧洲,欧洲的货物也沿该通道直接进入中国西部市场,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渝新欧”已占到全国中欧班列货运总量的近50%,还正在不断“长高、变长”,即依托“渝新欧”实现联通欧洲与亚洲的铁、空、公、水多式联运。

    “长高”,即通过“铁空联运”形成以重庆为圆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欧洲的货物可通过“渝新欧”运到重庆,再空运中转到新加坡、香港、首尔、东京等距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运输成本将大幅降低,在亚欧之间开辟了一条性价比更高的全新运输方式。

    “变长”,首先是通过“铁公联运”向南延伸。去年4月,重庆到东盟的公路物流大通道的东线通道正式打通,货物从重庆出发,经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河内,全程仅需40小时,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20多天,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

    未来,重庆还将打造两条“下南洋”的公路快捷通道:中线通道(重庆-云南磨憨-新加坡)和西线通道(重庆-云南瑞丽-缅甸仰光)。预计到2020年,重庆东盟公路班车货值有望达到每年200亿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渝新欧”还通过“铁水联运”向东延伸。重庆已建成我国内河最大港口果园港,将形成每年200万标箱、100万辆商品车滚装、600万吨件杂散货的吞吐集散能力。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开通,“渝新欧”与长江黄金水道实现无缝对接,也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交汇。

    如今,依托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重庆已拥有水、陆、空三个国家级枢纽,三个一类口岸和三个保税区,摆脱了先天区位劣势。“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体系在中西部保持领先。

    “这标志着重庆联通欧亚的‘Y’字形大通道已经形成,重庆已崛起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中国交通物流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这奠定了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战略地位。

    “中新项目+自贸区”成开放“新引擎

    如果说,重庆打造联通世界的“Y”字形大通道,奠定了重庆开放发展的基础。那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则是开启了重庆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中新重庆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以来,双方紧扣金融、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合作领域,国家部委专门出台的创新举措或支持意见已达47条,内陆地区联通世界的资金、物流、信息“梗阻”正在打通。

    “这些创新政策在中西部领先,有的甚至是全国唯一。”中新(重庆)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如重庆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企业赴新加坡发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改革试点。重庆机场向新加坡开放“第五航权”,双方合作建设海底高速通信光缆等。

    韩宝昌说,中新(重庆)项目开创了“重庆+国内外”、“有形+无形”的新模式,其战略考量不只在于促进重庆的发展,还在于增强辐射力,增强体制机制的可复制性。“双方既在重庆建设产业园区,吸纳新加坡投资项目,还将开展大量无形的合作,合力打造一张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互联互通’网络。双方的合作可以在中西部任何地方。

    目前,中新重庆项目实现物流和融资成本“双降”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一是物流成本方面,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已初现雏形,货单、载具等制度规则已开始统一,开始实现多式联运“硬件上的无缝连接,软件上的规则统一”;二是融资成本方面,双方多样化的跨境投融资渠道已逐步建成。企业在新加坡发债或贷款已达32.2亿美元,已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52亿元。

    与此同时,4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的重庆自贸试验区,则将创造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进一步激发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作用。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主任李谦说,当前以“渝新欧”为代表的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仍有待完善。如铁路运单无法融资押汇、铁路载具标准空白等。“自贸试验区将创造出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正是构建陆上贸易规则的绝佳契机。

    “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53条成功经验中,重庆自贸试验区已复制了49条。”李谦说,其中包括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监管、一颗印章管审批、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等,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要素成本。尤其是营商方面的要素成本。重庆将借此成为投资的“成本洼地”。

    “目前,重庆已形成‘四区叠加’格局,释放巨大开放红利。”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国家此前在重庆设立的两江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均与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大部分重合,且前三者已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例如,重庆自贸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区域范围大部分重合。后者前期的探索,如多式联运规则、跨境投融资政策等将直接成为自贸区的组成部分。其暂未实现的创新探索,则将依托自贸区得以实现。

    汇聚全球要素资源的国家战略支点

    “以前内陆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我们只能等‘发达国家-中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梯度转移。”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说,“如今我们可以争先,汇聚全球要素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高地。”也因此,重庆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不断吸引着高端制造业、跨境电商等先进产业陆续落户重庆。

    例如,2016年4月,全球领先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奥地利奥特斯重庆工厂投产,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半导体封装载板生产基地。2015年下半年,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德国博泽也落户重庆,生产的汽车玻璃升降器、汽车座椅系统等产品,均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

    作为重庆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正逐步向“芯、屏、器、核”多终端体系快速延伸。3年前,重庆手机产量几乎为零,如今以南岸区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基地快速发展。2016年,重庆手机产量已达2.87亿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绝大部分通过“渝新欧”和长江黄金水道运往全球各地。

    这也促使重庆不再只靠加工贸易赚取“辛苦钱”,而正在从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和总部贸易转型。例如,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跨境电商四种模式全业务试点的城市,重庆依托大通道、大平台,跨境电商交易额已从3年前的6000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140亿元,“买卖全球”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重庆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例如,“重庆不产咖啡,咖啡消费量也非常有限,但重庆邻近我国最大咖啡产地云南,还具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可实现东南亚产地与欧美市场的无缝衔接。”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总经理彭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重庆将打造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咖啡交易中心,2020年实现1000亿元交易规模,力争最终掌握世界咖啡市场的定价权。

    再比如,2016年8月,重庆农资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钾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渝新欧”把哈萨克斯坦生产的钾肥运抵重庆,再投放到西南市场乃至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不产一粒钾肥的重庆,每年钾肥流通量将达300万吨,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的钾肥集散中心。

    数据显示,重庆2016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180亿元,是2010年的近5倍。实际利用外资均保持百亿美元以上。两项数据均已连续多年位居西部地区首位。记者张琴 赵宇飞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