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司法局“一结合两搭建三面向”创新开展普法工作

16.10.2018  17:41
为不断提升法治宣传实效性,黔江区司法局在日常普法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地方法治文化建设为主线,创造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黔江南溪号子”作为普法载体,寓教于乐,强化法治氛围营造,潜移默化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尚法,实现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本土文化的三融合,有效提升了普法工作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是结合一个本土文化,普法工作搭上非物“顺风车”。黔江“南溪号子”的雏形是黔江区鹅池镇土家族农民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内容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达出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是土家族音乐文化的遗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七五普法工作中,黔江区司法局充分利用“南溪号子”这一“非物”身份,围绕老南溪号子特点和唱法,建立以“大阪腔”为主的歌词改编,打破原有的单一的曲目传播,利用填词方式创作了一批弘扬法治精神的新时代“南溪号子”。近期正在进一步协调组建黔江区南溪号子普法文艺宣传队,力争将“普法号子”纳入文化下乡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将其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巡回传唱,让“普法号子”搭上非物顺风车飘进了千家万户。
    二是搭建两个宣传平台,民间号子走上普法“新舞台”。为适应群众对信息实效性、便捷度、快餐化的要求,区司法局普法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先后建立2个普法微信公众号,将“普法号子”从田间地头推送到城乡群众的手边、眼前。今年下半年,区司法局在鹅池司法所原创建的“鹅池记忆”微信公众号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更名为“指间司法”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群众普法工作,并重点推广“普法号子”。新建了“黔江普法”微信公众号,重点针对城市居民开展普法宣传,特别是对南溪普法号子进行集中宣传,采取上传曲目、分享视频等多种方式广泛推广南溪普法号子。该公众号开通不足两月,已推送各类普法信息200余条,关注人员达4000余人,成为了黔江普法宣传又一有力阵地。
    三是面向三个重点群体,民俗文化实现时代“新作为”。为不断提升南溪普法号子宣传覆盖面,在七五普法过程中,区司法局面向三个重点人群采取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集中向分散策略逐步推广覆盖,让民俗文化在普法工作中展现出了时代新作为。面向青少年学生。围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坚持发挥法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南溪普法号子作为中小学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组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唱教育,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习法治知识,接受法治教育。面向干部职工。编印《南溪普法号》宣传资料,发送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村(居)、大院,组织普法文艺工作者,巡回在全区开展号子传唱,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媒体工具常态化开展普法号子宣传教育。面向社区群众。利用 “农民工日”、村社电影、文艺业余爱好者、老年娱乐宣传队等特色形式,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在农村、城镇社区广泛传唱南溪普法号,培育了一批“普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号子传承人”,着力构建城乡居民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