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课堂——我市为近千所高海拔学校安装取暖设备,已惠及近19万农村学生

21.12.2015  19:37
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课堂——我市为近千所高海拔学校安装取暖设备,已惠及近19万农村学生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12月16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塘坝小学,课间,孩子们围在暖炉旁取暖。特约摄影 苏思

      本报记者 匡丽娜
      1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气“大雪”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便紧随而至,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奉节县兴隆镇繁荣中学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一阵刺骨的寒风刮来,在校门口检查卫生的校长杨贵权耸了耸肩,赶紧翻起黑呢子大衣的领口,搓了搓手说:“一到冬天,即便出太阳,这里白天的平均气温也只有3℃左右,遇上下雨,气温就在0℃以下了。”
      此时,学校里的24间教室却是另一番景象,每一间教室装着8块碳晶暖墙,在15℃左右的恒温下,学生们正在认真上课。
      “我们再也不用带着火炉上课了。”学生们一脸幸福地说。
      这个变化,来自今年6月我市启动的“暖冬计划”。
      8000余万元用于冬季取暖 “教室就像春天一样温暖”
      “‘暖冬计划’是解决我市高海拔地区中小学校学生冬季取暖问题的一项惠民政策。”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有不少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冬天气温会下降到0℃以下。为此,今年6月,我市启动“暖冬计划”,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安装碳晶墙暖、油汀、空调等设备。
      据了解,在实施“暖冬计划”过程中,我市各区县(自治县)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购置安装取暖设施,把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
      地处三峡库区的云阳县对50人以上规模的高山学校安装取暖器,通过电壁挂炉将水加热后输送给取暖器,实现循环供热,使教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对50人以下规模的学校,则通过安装墙暖、油汀等方式实现供暖。
      位于武陵山区的黔江区,8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学校共有25所,165个教学班,5000多名在校学生。结合各校实际,黔江区采取了三种方式执行“暖冬计划”:对规模小、学生人数少的7所学校14个教学班,采取安装油汀方式取暖;对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的16所学校143个教学班,采取安装碳晶墙暖方式取暖;
      对于海拔800米以上两所民办幼儿园,区财政也将他们纳入了计划之内,以碳晶墙暖标准给予了补助,两所民办幼儿园自己加钱购置了空调。“这让我们民办教育工作者备感温暖。”黔江区马喇镇育苗幼儿园园长徐芳说。
      有了温暖的教室,学生的手脚不长冻疮了,连衣服都少穿了一件。“就像摆了火盆在身边,舒服惨了,像春天一样!”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10岁的代淑艳乐呵呵地这样说道。
      据悉,“暖冬计划”共涉及21个区县(自治县)的995所学校、共计21万名中小学生。截至11月底,我市已开始实施“暖冬计划”的学校共940所,占计划的94.5%,教学班5787个,占计划的88.4%,惠及师生189496人。全市共投入8406.204万元,其中市级奖补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区县(自治县)配套资金6406.204万元。
      “按照实施方案,2015年底实施‘暖冬计划’的学校达到85%,其余15%将在2016年全部实施。”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讲安全、讲美观、讲节约 用好取暖设备各出奇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2月9日,南川区乾丰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一字一句地诵读教室“文化牌”上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校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8块这样的“文化牌”,上面写着“少年中国说”、“三字经”、“爱莲说”等各类名家名作和名言警句。
      “‘文化牌’就是我们改装的碳晶墙暖。”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在碳晶墙暖上印上名言警句和各种礼仪规范,挂在教室里既美观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举两得。
      事实上,如何安全地用好取暖设施,各类学校都动了不少脑筋。
      海拔在805.6米的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在安装碳晶墙暖后,便在校门口张贴了安全警示,同时安排专人每天对设施设备进行巡查。学校还与教师、家长签订了《实施“暖冬计划”家校安全责任书》,向每一位家长发放了安全告知书,希望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们,不要随意触碰墙暖,防止学生被烫伤触电。
      奉节县兴隆镇繁荣中学则制定了碳晶暖墙的使用规范,规定每天早上5~6点和8~10点、中午12点~下午1点半、下午2:30~4:30,统一开启墙暖为教室升温,既节约能源又确保学生温暖过冬。
      营养餐、直饮水、健身操 “暖冬”配套政策一样也不少
      “让学生‘温暖过冬’不仅仅体现在安装几套取暖设备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学生“温暖过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涪陵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学校有5所,涉及学生1952人,该区以“4+1”模式让高海拔地区学校学生实现“两热、两暖、一特制”,即让学生喝热水、洗热水澡,吹暖风、盖暖被,吃特制营养餐。该区龙潭镇同乐乡聚宝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潘钰琳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寝室内有热水,教室内安了电暖片和直饮水,学校还给住校生发了取暖棉被,食堂每周一还可以吃上羊肉!
      地处三峡库区的云阳县,对高海拔学校实施“三个一”工程,即给每间教室安装一套取暖设备、给每名住宿学生配备一床棕垫、让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还组织专家为学生创编了“暖手操”,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根跳绳,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项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地区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校校舍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对破烂门窗、漏雨的校舍屋顶等进行了维修和更换,为家庭苦难的学生添置了衣服鞋袜,确保学生们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