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忙着扫二维码,关注晨报栏目

03.05.2015  09:01

    重庆晨报记者 卢雨 报道

    “嘀!”“嘀!”“嘀!”清脆的提示音,这是在重庆晨报读者嘉年华未来生活馆全媒体集群板块,市民用手机扫码晨报全媒体子栏目时发出的声响。

    昨天中午11点,这样的声响持续响起了24声——62岁的忠实读者段卫芳,特意携女儿陈佳、外孙女黄馨瑶前来参加活动,她们用3部手机,各自扫码关注了8个子栏目。

     早起看晨报,已有15年

    段卫芳婆孙三人,昨天从江北赶到大坪龙湖时代天街重庆晨报读者嘉年华活动现场。她们住在洋河二村。说起与晨报的缘分,段卫芳回想了一下,尽管记不清自己家是什么时候开始订阅晨报的,但保守估计至少有15年了。

    “那时订报,就想着要订一份送得早、新闻及时的报纸,最后选择了晨报,因为从字面意思上看,它出街的时间要早。”段卫芳说,她至今还记得晨报当年的两句广告语——“早起看晨报,事事早知道”、“太阳最最红,晨报天天新”。

    段卫芳说,她家订阅的重庆晨报一般8点半左右就能送进报箱;这个时间比较合适,能让她在每一天的早晨就能第一时间关注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哪怕是这几年要照顾外孙女,一早送孙女去学校后回家的第一件事,也总是打开报箱取报纸看。

    一家三代,都是晨报读者

    以前看晨报,段卫芳更多的是关注新闻;而现在,她更加关注的是近年才推出的“养生周刊”。

    段卫芳因此养成了另一个习惯——“养生周刊”上介绍的一些健康饮食、锻炼方法,她都会将自己觉得有用的部分抄下来,或者通过剪报这种老办法,贴在硬壳本上收集整理好。

    段卫芳15年的坚持,也让女儿陈佳、外孙女黄馨瑶在耳濡目染之下,成为晨报的忠实读者。“她们都是晚上回家再抽空看报,特别是我女儿,经常要出差,有时要出完差回到家后才有时间,一次性翻看几天的报纸。

    今年百寿宴,希望被选中

    “其实,现在有些及时性的动态新闻,我都是通过晨报的微博和微信,在事情发生后不久就知道了,第二天再翻看报纸,看的是更为详细的深度报道。”陈佳昨天在现场透露出一个母亲段卫芳此前并不知晓的“秘密”。这句话引发了段卫芳学习微博微信的兴趣:除了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扫码关注,她还特别了解了如何读取推送新闻等细节。

    在面对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段卫芳特别说出了一个心愿:她已连续三年拨打重庆晨报966966公众服务中心热线,为家中92岁的父亲、87岁的母亲报名参加重阳节百寿宴活动,但三次都没有被选中。“估计是主办方出于担心他们年纪和身体等原因吧,不过他们二老身体都很硬朗,还经常给我们下厨弄饭。如果今年再办,希望能把他们选上。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