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支撑重庆工业快速增长

28.02.2016  12:30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 郭 坚

  渝北区区委书记 沐华平

  江津区区委书记 陶长海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 皮天雷

  2015年,重庆规模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1393.8亿元,同比增长16.5%。这两项数据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此外,2015年我市还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5557.5亿元,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4%,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6.9%,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是什么因素支撑了我市工业的快速增长?且看嘉宾们的分析——

  重庆日报:我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郭坚:首先是五大功能区域的特色、差异、协调发展格局,支撑了全市工业的快速增长。2015年都市功能拓展区工业保持强劲增势,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2%;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增加值对增长贡献率为40.7%;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服装、珠宝等特色产业较快发展,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828亿元和27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0.2%。从产业分布看,我市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快于一般工业,形成了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汽车和电子“双轮驱动”依然明显,同时,注重创新驱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实现产值1664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0%,也实现了快速起跑的良好开局。

  沐华平:刚刚过去的2015年,渝北区按照功能定位,以仙桃数据谷、创新经济走廊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三大平台为重点,全力推进临空都市区建设,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其中仙桃数据谷正式开园,全球创新公司高通、ARM等企业的智能硬件、大数据等71个项目签约落地,宏碁、亿赞普、钱宝、中兴软创等知名企业已经入驻办公。去年渝北区的汽车产量达到152万辆、占全市的一半,且正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笔电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年产量达到2073万台件,实现产值552亿元。整个工业规模超过了3000亿大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3%,成为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渝北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了3%,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陶长海:江津区位于城市发展新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其中,汽摩、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是江津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此外,我们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37亿元,比2014年增长197.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比2014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重庆日报:这些增长动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郭坚:比如汽车和电子,我们是通过集群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同类企业聚集,构建起“品牌商+制造商+配套商企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而其他支柱产业也形成了多点支撑的格局。2015年全市生产汽车305万辆,增长15.5%,占全国汽车产量1/8。汽车产业实现产值4708亿元,增长20.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33.5%。我市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5575万台,实现全球每3台笔记本就有1台重庆造,打印机和显示器产量分别为1448和1950万台,电子产业实现产值4076亿元,增长10.4%,增长贡献率16.3%。此外,装备、化医、材料、轻纺、能源等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391亿元、1630亿元、2911亿元、3276亿元、1415亿元,增速在6.9%-13.7%之间,合计对全市产值增长贡献率50.4%。

  陶长海:江津工业一直坚持“集中、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思路,已经连续14年跻身全市十强工业区县。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两倍;规模工业总产值136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4位。一方面,从产业分布看,2015年,江津区汽摩、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产值达1200亿元,占全区工业规模产值的88%,对工业增长形成强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一直推动工业发展向园区集中,形成双福、珞璜、德感、白沙“一区四园”发展格局,2015年四大工业园总产值1485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90%以上。

  皮天雷:重庆市近年来工业增长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成绩突出。究其原因:首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的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以全球视野来进行产业布局(如笔电)与创新发展(如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带来了增长的高驱动力;最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谋划与推进落实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进而搭建起了重庆工业及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新引擎”。

  重庆日报:下一阶段,我们如何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引擎”的作用,保持全市工业的快速增长?

  郭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全市工业增长重要的“新引擎”、新动力。我们首先要逐步构建优势产业链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实现同类产品同类企业加速集聚,比如开工康宁公司玻璃基板项目,与现有的京东方、惠科、富士康,初步构建起上下游完整、国有民营外资齐聚的平板显示产业体系;其次要用重大项目来夯实产业发展后劲,目前已经新签约的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韩国LG工程塑料等项目27个,奥特斯二期、惠科整机等34个项目实现开工;还要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汽车、装备等传统制造业的应用,汽车电子、“互联网+”带动新能源汽车、自动汽车的发展,既能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又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于一身的特点,我市还组建了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提升其整体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规划,2016年,我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力争全年实现产值28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10%。

  沐华平:渝北区以打造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智能终端等五大百亿级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目前已有华科尔无人机、福玛特机器人等一大批项目落地,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十三五”时期,力争形成千亿级智能硬件产业规模,推动渝北工业结构调整。

  皮天雷:“十三五”时期,为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的作用,保持重庆工业的快速增长,在现有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大力推进以降低工业企业税费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降低成本。经济学上的“拉弗曲线”表明,企业的税率降低,企业发展越好,最后税收总量反而会增加。其二,优化调整既有的产业结构,促进支柱产业与一般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以及五大功能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对现有产业进一步深耕细作。其三,紧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等重大历史机遇,优化对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