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广场19年后全新亮相 市民雨中赏诗意美景

10.05.2017  13:45

10日上午,三峡广场经过几个月的升级改造后,以全新的面貌与市民见面。

三峡广场修建于1998年。广场上的水景是三峡广场的核心景观之一,水幕电影更是不少重庆人的共同记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三峡广场保留了三峡广场独特的水系脉络,改造了原有的“朝天门”、“情桥”、“山石雕刻”等场地印记,重新注入三峡流域的自然、人文景观。

全新的三峡广场在原有近100米长的水系地面,以浮雕形式再现朝天门至三峡大坝流域的12处著名景点。包括了朝天门、涪陵北岩题刻、丰都鬼王石刻、忠县石宝寨、万州三峡移民文化、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山十二峰、巴东纤夫号子、秭归屈原故里、南津关三峡人家、宜昌葛洲大坝。 

据了解,水景改造工程的水系改造面积近700平方米,两旁的山体改造面积约为50平方米。此次只是部分开放,整个工程预计今年8月全部开放。

听说三峡广场变样了,不少市民都冒雨来到现场,和三峡广场的新景观合影。

还有不少市民沿着三峡广场的新水景漫步欣赏着浮雕展现的三峡12景。“比以前更敞亮了,更好耍了。”在沙坪坝生活了20多年的汤先生说,三峡广场的新景观生动又有新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注意到,在浮雕上,有一层流动溪水,沿线的树下还设置了多处水雾装置。这些灵动的水系让细雨中的三峡广场更显唯美,也多了份诗意。

需要注意的是,三峡广场的溪水和水雾一般只在重大节假日开放。有水时,市民可在广场上耍水,没水时,市民可在浮雕上自由穿行,近距离感受三峡文化。

同时,三峡广场还新增了景观照明装置,夜晚的三峡广场也将会有别样的风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