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车上听歌、故意加班到深夜 “逃避型晚归”你有过吗?

10.08.2021  23:22

都市热报消息,明明已经到家楼下,却宁愿躺在车上吹空调听音乐;明明当天可以早下班回家,却宁愿在办公室追剧到十点……

两个不同的家庭,为啥上演了相同的“逃避型晚归”?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吧。

案例1:丈夫称独处整理心情

今年30岁,从事保健品销售工作,与老公、5岁的儿子、公婆一起住在渝北区金开大道云竹路17号。朋友眼中的胡婧,性格大大咧咧,爽朗爱笑,似乎很容易感觉到快乐。胡婧也说,自己婚后一直觉得生活很幸福,直到7月中旬,自己发现了老公张先生的一个秘密——

当天是周三上班日。傍晚6点过,在渝北光电园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张先生,给胡婧发来微信,称要晚些回来,吃饭不用等他。胡婧叹了口气,这两年来,张先生越来越忙,加班晚归已是家常便饭。

当晚8点,胡婧收拾完厨房,拎着一大袋垃圾下楼去丢。突然看到小区车道上开的那辆车很像自家车。“他之前还发微信说,估计9点回来。”胡婧心存疑惑,忍不住跑到车库去查探,却惊讶地发现,自家车已然停在了车位上。再走近点,胡婧看到,张先生正开着空调,放着音乐,斜躺在驾驶座上闭目休息。

张先生刚看到胡婧时很慌张,随后便开始一通解释。胡婧这才了解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公下班到车库后,都会在车上先休息半小时左右才回家,理由是:“工作压力太大,想要整理一下心情,把最好的状态留给家人。

太不负责任了,以前回来还会帮我做下家务,带下娃陪下公公婆婆,现在就等到这些事情差不多做完了才回来。”胡婧说,自己却很难接受老公的说法,觉得张先生自己躲起来享受清净,却不肯早点回家帮自己分担一下家庭压力。

案例2:希望逃避公婆念叨

35岁的黄女士则是自己选择“逃避型晚归”。黄女士在江北区一家新媒体公司的后勤部上班,这个部门很少加班,但黄女士却常常陪内容部的同事一起加班到9、10点才回家。

黄女士告诉记者,公婆家住渝北区龙山街道龙脊路190号,是一套跃层住房,一家五口住起来也挺宽敞。因此,黄女士生娃后,便将原本的婚房租了出去,搬来与公婆合住,以节约家庭开销。

黄女士说,公婆虽然给予他们很多照拂,但朝夕相处难免产生矛盾。比如同样上一天班回到家,丈夫就可以当“甩手掌柜”,而自己就要做饭、做家务、带娃。此外,黄女士还觉得,自己干活时,公婆太喜欢追着自己念叨,让自己感觉“压力山大”。

  去年9月,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以后,黄女士就开始改变策略。不再一下班就往家赶,而是经常以加班为由待在办公室里。“我在办公室可以吃外卖,然后追剧、逛网店,真的很自在。”黄女士说,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公婆会把女儿的食宿照顾好,老公也会辅导女儿作业,因此,完全不用担心。

我回家的时候,公婆差不多都睡觉了。”黄女士说,如今,自己每周都会选择2~3次“逃避型晚归”。

热话题:如何看待“逃避型晚归”?

谢先生(35岁 设计师):我有时候也会这样,主动约朋友喝台酒再回家。上班是工作的累,回家是生活的累。只有喝酒的时候,我才觉得可以放松下自己。

刘女士(26岁  房地产从业者):可能他们真的压力很大吧,偶尔自己出去放松下没事,长期的话我觉得是不太能理解的长期累积起来肯定就会发生矛盾。

蒋女士(30岁 老师):如果一面家庭压力就选择自己逃避,那也太自私了,太不负责了。相当要让自己的另一半承受双倍的压力。

刘先生(29岁 程序员):下班回家坐在地铁上,才是我最放松的时刻。在公司里我是下属是员工,推开家门我就是爸爸、丈夫和儿子。

  彭女士(28岁 网络编辑):我觉得最不能接受得是,采取撒谎的方式逃避,又撒谎又逃避谁能接受。如果想要逃避,我觉得应该征求下另一半的意见。

点评:切忌用怒火应对“逃避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对于喜欢“逃避型晚归”的人来说,他们觉得加班、待车上、甚至漫无目的的走走都比回家更有意思。总之,只要能拖延回家时间,就是好的。

而他们想要逃避的,其实不是家本身,而是生活中某种难以承受的压力。比如饭桌上的唠叨、比如辅导孩子功课、比如一大堆的家务。对于另一半出现的这样逃避的行为,冒火、怒吼都解决不了问题,更大概率是让逃避情况越演越烈。

建议双方站在彼此的角度体会一下——逃避方想想另一半为自己多承受的压力,承受方则思考下另一半究竟在逃避什么。然后再一起商量,共同找到一个压力的出口,比如允许另一半在不欺瞒的前提下,每周有1~2次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等。

都市热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张含之

原标题:待在车上听歌、故意加班到深夜 “逃避型晚归”你有过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