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10.02.2015  18:13

——在国家民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今年又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要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进一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统筹部署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首先要认真研读原文、细细品尝原味。在此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全局、把握大势,励精图治、稳中求进,以大气磅礴之力深化改革,以自信恢弘之度拓展外交,以雷霆万钧之势肃清腐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古今治乱兴衰的宏大视野,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回应人民热切期待,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心民心军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改革发展稳定取得喜人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呈现崭新气象。实践充分表明和有力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深刻破解当前中国问题的“金钥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征途上,必须充分发挥这一思想引擎和行动指南的巨大威力,进一步引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到达彼岸。对民族工作来说,总书记讲话为我们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政治上,我们才能立得正、走得稳,进一步坚定主心骨,牢牢把握方向,增强战略定力,让民族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我们才能腰杆硬、底气足,进一步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理直气壮地排除干扰、正本清源,掌握民族工作规律,把握政策创新的正确导向。实践上,我们才能思路活、办法多,进一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大展身手,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赢得民族工作新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第二,全面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总书记讲话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体现了旗帜上的鲜明性、理论上的创新性、思想上的前瞻性,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体系。为便于大家学习,这里用“一二三四五”的框架做个概括。

  所谓“”是指“一个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透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勇于追梦、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梦想实现。

  所谓“”是指“两个新”:新四化、新常态。“新四化”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之后,出现的多方面趋势性变化。总书记强调:协同推进“新四化”,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并深度阐述了新机遇的内容。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对我国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脉和精辟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大逻辑”。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所谓“”是指“三个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书记站在古今中外的交汇点上,指出我们必须也应当有“三个自信”。他强调: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三个自信”是总书记讲话的精气神所在,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决心和底气。自信不是盲信。这个自信来自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处,来自中华文明的自觉,来自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探索、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我们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保持必胜信念,自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所谓“”是指“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程,“四个全面”贯穿其中、渐次铺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姊妹篇,从严治党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后三者共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进程。“四个全面”勾勒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标志着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思路的初步定型。我们必须把握“四个全面”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的思路部署,以“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所谓“”是指“五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着重指出:经济上,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不能简单以增长率论英雄;政治上,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文化上,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正能量;社会上,创新社会管理,托底社会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前不久在云南调研时,他专门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叮嘱“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忧心与格外关心。“五个建设”是部署未来中国发展的“任务书”。我们必须全面把握“五个建设”布局的谋划部署,更加注重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推动全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五个建设”,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包括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以上只是学习中把握重点的一个维度。总书记还就宣传、外交、国防、港澳台工作等作出重要论述,都需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丰富的科学体系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全面学、学全面,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第三,深刻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既要知其言,更要知其意,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总书记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体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学风、文风和境界。

  一是执着信仰的坚定立场。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是贯穿讲话的红线。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观点旗帜鲜明、立场坚如磐石,彰显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永恒坚守、天下为公的赤子之心、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关于执着信仰的谆谆教诲,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增强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捍卫者和践行者。

  二是真挚深厚的群众观点。总书记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看得很重、想得很深,对群众利益体察入微、牵挂至深。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总书记的民本情怀秉承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深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沉淀了个人丰富历练,所以特别厚重与自然。大家读一读总书记以前写的《摆脱贫困》等书,就能越发感到他长期以来思想作风上的一脉相承。我们要切实体会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牢固树立“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生命的源泉”这一历史真谛,热爱群众,敬畏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一起创造幸福生活。

  三是务实辩证的思维方法。总书记讲话的一大鲜明特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了彻底的实干精神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问题有什么说什么、什么突出强调什么;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讲话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文风清新朴实,形象生动,文情并茂,充满哲思,总是暖到心坎、深入人心,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务实辩证的科学方法,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持续转作风、改文风,从方法上掌握制胜的看家本领。

  四是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对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反复着重强调,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他对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庸官懒政,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字里行间处处透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的责任担当,极为厚重有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的郑重嘱托,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进取意识,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民族工作,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多个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先后赴湖南湘西、甘肃临夏、内蒙古、新疆、云南等民族地区考察调研;给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全体同学、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干部群众回信,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把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在中央全会、政治局集体学习及其他重要会议上,多次谈到民族工作,释放出重要政治信息。这些重要论述,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策略,内涵十分丰富,体系日趋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我们对总书记的民族工作理念、思路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把握好“定、容、惠、宜、特”五个字。

  一是把握一个“”字,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制度不动摇、不折腾。总书记常讲,要保持战略定力,民族工作也是如此,中央确定的事情就要坚持,要有这个定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最重要的就是“八个坚持”。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一锤定音“取消论”“可以休矣”!表明了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

  强调“”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民族工作规律,自觉尊重遵守宪法、法律规范,把握好民族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系,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不翻烙饼,不能忽左忽右、摇摆不定。要坚持定见,多做正本清源、正面宣传解读的工作,把握研究无禁区、法律有规定、党内有规矩、宣传有纪律的底线,做好学术研究和舆论引导,消除杂音噪音。要保持定力,把政策的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确保“”能定得住。比如,要保持民族自治地方现有格局的稳定,同时回应城镇化、行政区划变动中的地方需求和具体关切。再比如,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沉下身子耐心做群众工作,妥善解决群众诉求。

  二是把握一个“”字,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谓“”,就是包容。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形象比喻为“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指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强调各民族之间要相亲相敬、相容相帮,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在会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时,他谈到民族不分大小“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着”,强调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高度重视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领会贯彻“”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正确看待和处理“”和“”的关系,使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多元一体、和谐共生。要倡导发展的包容性,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合作,使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倡导社会的包容性,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倡导文化的包容性,发展繁荣各民族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鼓励创作像《五朵金花》那样的优秀影视作品。要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拆除言行中、心理上有形无形的墙,消解猜疑戒备心理和偏见。平等团结是宪法强调的原则,要贯彻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歧视和变相歧视的言行作斗争,避免分族而居、阻隔民族交流的现象,严肃查处挑拨民族关系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把握一个“”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所谓“”,就是优惠扶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牧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等政策;开发资源要注意惠及当地,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制。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各类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办好民族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

  领会贯彻“”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时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广,加大支持力度是社会主义的大义所在、国家发展的大利所在。要把握好“”的本质,以帮助弱势群体为目的,比如扶贫、高考加分政策要搞精准施策;把握好“”的内容,立足于满足合理诉求,比如生态保护、减免配套,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握好“”的方式,比如对口支援,不能认为给了钱就行了,要注重带动当地就业和整体发展;把握好“”的范围,注重公平性,不能惠及一部分,却寒了另一部分人的心。比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要更多覆盖整个地区;把握好“”的来源,用好中央和地方、民委和委员单位、政府和社会多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是把握一个“”字,创新民族工作方式方法、政策举措。所谓“”,就是适宜。总书记总结分析了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做好民族工作要开拓创新,并强调用好网络新平台,这就是时之宜。总书记强调,要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新疆工作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西藏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这就是地之宜。总书记强调,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这就是事之宜。

  领会贯彻“”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差异、地区差距的丰富多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分类施策、精确发力。推进民族工作开拓创新,要着重拓展历史和时代发展视野、世界宽广视野、国家战略视野、中华民族整体视野,以更好地推进顶层设计、政策统筹和工作部署。创新政策举措,增量的对象是“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衡量标准是让各族人民增强“四个认同”。方式方法方面,围绕暖人心得人心这个根本,发扬以心交心的传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五是把握一个“”字,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所谓“”,就是特别。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地区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这是特别标准。强调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对民族地区干部作风问题要从严治理,这是特别要求。强调对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要倍加关心爱护,对长期奋战在一线、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各族干部,要给予特别关心,这是特别对待。

  领会贯彻“”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条件特别艰苦、形势特别复杂、任务特别繁重、作风特别重要,以及少数民族干部的独特作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德才兼备、忠于党忠于国家、对群众讲感情重感情的好干部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从严管理干部,既要管工作,又要管平常言行,让各族干部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避免小问题酿出大祸端。还要让民族地区各族干部享受到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晋升锻炼机会、工作生活条件。要注重加强民族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民族工作部门是做团结工作的,就更要讲团结、重团结、真团结;民族工作是参谋助手,就更要练好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一些人说,民族工作部门是清水衙门,那就更要努力打造廉洁政府、道德高地;有人讲,民族工作部门是弱势部门,那就更应强配干部,特别是要夯实基层基础。

  三、要注重学习方法、突出学习实效

  我们这次培训,不仅要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容,还要切实学习领会总书记的学习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着重领会总书记要求我们树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要牢记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三句话,以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学习。

  一是牢记“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学习中不能只听听讲座、看看辅导读本,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学,一字一句地精读“原典”。我们常说,《周易》、《论语》等历史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原典。那么,指导我们工作的“原典”是什么?我体会,除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著作,就是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讲话精神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这个武器、这个指南,是在总揽中外、贯通古今的宏大思考中产生的,是在五千多年积淀、一百多年苦难、九十多年辉煌的历史脉络中演化的,是从对战略和全局的统筹透视中作出的。尤其值得我们潜心体会、反复揣摩。在总书记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学习中,必须树立踏踏实实的学风,常学常新,学深学透,紧扣“原典”,步步深入,做到追本溯源、真懂活用。

  二是牢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贯穿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问题导向。学习讲话精神,尤其要学习这种发现问题的敏锐、直面问题的勇气。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还是民族工作,都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既有长期努力尚未解决的老问题,又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互相交织,更加复杂。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有对怎么“过河”的任务部署,又有对怎么解决“”或“”问题的具体指导。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到总书记讲话里去寻找分析问题的方法,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要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干好工作要瞄准问题,提升自我也要瞄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

  三是牢记“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工作的路线图怎么画、施工图怎么制、时间表怎么定,需要结合新的学习进行再思考、再谋划、再部署。要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对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以及民族工作历史的认识,积极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和指导现实工作。要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做到拎出关键、直击要害。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正如总书记讲的,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必须以逢山开路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勇气不断开拓创新。广大中青年骨干和年轻干部是民族工作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一定要扑下身子潜心学,放开头脑认真想,放开手脚大胆闯,为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