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桥百年不垮 老街坊邻居世代接力守护古桥200年

02.07.2015  08:31

  板桥老街居民李世凡给记者介绍利济桥曲拱。 记者 王亚同 摄

  江津区朱杨镇板桥社区的溶溪河上,有一座建成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古桥——利济桥。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古桥因地处“上连泸州,下通重庆”的陆道要津而商贾云集,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近两百年兴旺。

  经历近200年沧桑后,古桥依然屹立,并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这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接替的守护。6月26日,记者来到这里,目睹了老桥的风采,感受当地百姓执著的“老桥情节”。

  “一桥三名”有典故

  100余米长的板桥老街,两侧是木板,石板路凹凸不平。与老街紧邻的一座石拱桥,就是利济桥。它由5个曲拱支撑,中部略高,似“长虹卧波”;桥侧雕栏斑驳,隐隐有浮雕和字迹。

  朱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桥于清乾隆末年由乡人募谷筹资修建,1826年落成。起初,官方将其命名为“利济桥”,不久,地方士人为逢迎主持建桥的县令,改名为“万古桥”;然而周边百姓却不以为然,认为其由石板筑成,称为“板桥”最恰当。这样,“一桥三名”就此传开。

  古桥给古镇带来近200年兴旺

  80岁的板桥老街居民苏武林,现在在老街上经营着一间杂货铺,专卖烟酒糖茶等日用品。苏武林说,“自古以来,经过板桥镇的这条官道就相当于重庆和泸州之间的‘高速公路’,利济桥就相当于高速路上的特大桥!

  桥通路通,商贩越来越多,人口不断聚集,在利济桥周围自发形成了村落,继而成为一座小镇。

  “板桥老街就是因桥而兴。”老街商户李世凡说,桥头附近的客店在上世纪中期还有20余家,老字号“天生旅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歇业。

  如今,虽然板桥镇的交通优势不再,但板桥老街每逢农历三、六、十赶场的习俗,一直持续至今。每逢赶场日,李世凡家的服装店可收入上千元。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