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虽不通公路 但开满芳香馥郁的栀子花

10.05.2015  10:50

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一个幽静的山谷,虽然与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南滨路、慈云寺等知名景点近在咫尺,却因为不通公路,至今还保存着农耕文化的原始生态。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到初夏时节,恍若世外桃源的山谷里,芳香馥郁的栀子花开满了坡地与沟壑。

十年前,重庆晨报记者曾误打误撞进入这个山谷,嗅到了满地的芳香。十年过去了,这个曾开满栀子花的山谷还在吗?是不是早已被推平开发?带着许多疑问,重庆晨报记者在五一期间踏上了寻花之旅。

上山路

从轨道6号线上新街站出站,换乘往弹子石方向的公交车,在一个叫莲花公墓的招呼站下车,再往回走一两百米,便看到了一块刻有“凉水井步道广场”的石头。那个开满栀子花的山谷就叫凉水井,于是沿着步道开始上山。

建于2012年的登山步道宽敞整洁,与记忆中的山间小路有天壤之别。然而,走在这宽敞整洁的步道上,心里不免有些担心——那些山野间的栀子花,还在吗?

步道穿过民居进入山坡,担心被眼前的景色消解了——步道两边的坡上坎下,生长着成行成片的栀子花,鲜嫩的新叶在阳光下泛着绿光。绝大部分的枝头已长出了菱形的花骨朵,随时就要绽放。仿佛一群久违的故人,依然在老地方守候。

登山步道有好长一段都在浓荫蔽日的环境里穿行,行人如置身于一条长长的天然绿色隧道中。到眼前豁然开朗时,凉水井就到了。

栀子花

站在凉水井水库不算太大的大坝上,回望来路,登山步道已隐没在绿色的丛林中,远处的南滨路上高楼林立。山环抱着水,水倒映着山,在山与水的相接处,一片片茂密的水草划出了一条鲜亮翠绿的色带,水草里不时传出几声蛙鸣。由各种灌木类花卉与高大乔木构成的立体风景,沿着水库的边缘延伸,与之相连接的,是由松树林构成的天际线。

这个即将开满栀子花的山谷,也不是哪儿都是栀子花,杜鹃、山茶等也种了不少,但栀子花绝对是主角——除了成片成片的栀子花外,道路两旁,房前屋后以及一些陡峭的土坎壁上,也都生长着栀子花。

采访中得知,凉水井是此地约定俗成的老地名,属涂山镇莲花村花果村民小组。住在281号的钟乾文老人告诉记者,此地的村民一直以种植花木与果树为主,“人民公社的时候,我们这里就叫花果生产队,社员吃的都是商品粮;后来土地下户,果树的品种老化了,我们就以种花木为主。”钟乾文于1938年出生在这里,今年77岁了,“当娃儿的时候,我还看到过蒋介石坐起滑竿从我们家门口经过。

钟乾文说,自己年纪大了,妻子身体也不好,加之近年来花木的销路不好,他们基本上不太管地里的事情了。不过,他的二儿子钟坤祥还在种花。

凉水井

今年49岁的花农钟坤祥告诉记者,他家的花地有3亩左右,主要种栀子花,“栀子花怕涝不怕旱,这里的山坡地都是砂石土,比较适合栀子花的生长。”钟坤祥说,凉水井的栀子花主要有早栀子、芙蓉栀子(统称大叶栀子)和四季栀子(海栀子)几种。大叶栀子植株高大,一般能长到两三米高,主要出产鲜切花;而四季栀子植株矮小,花朵和叶子都比较秀气,比较适合盆栽;如果按香气排名,分别为芙蓉栀子、海栀子与早栀子。然而,因为早栀子上市时间早,往往能卖出个好价钱。

今年运气不好,因为去年冬旱,早栀子大面积落叶,花苞比正常年份少一半。”钟坤祥感慨说,由于凉水井不通公路,花木销售的运输成本较高,一把鲜切花,在通公路的地方,贩子的收购价比他们这里至少要高出50%,而且还很少上去,所以一年的鲜切花收入还不到一万块钱;而一株在花市可以卖到几十元的盆栽桩头,花农的收入最多只有两成。钟坤祥说,凉水井有20多户花农,但光靠种花是不行的,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出去打工,他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在南山林场当护林员。

三块石

凉水井除了栀子花,还有自然奇观三块石。

水库旁边一座山峰的顶上,三块巨石连成一排。院坝正对着山峰的兴旺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这个山峰叫鹞鹰岩,但记者看了好一阵,也看不出鹞鹰的造型。后来,还是钟乾文老人解开了谜底——“早些年间,那个地方天天都有很多鹞鹰飞进飞出,所以就叫鹞鹰岩。不过,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鹞鹰了。

而在鹞鹰岩往弹子石方向大约500米处,有一处三堆石,那里则是俯览渝中半岛与两江汇合的最佳观景点。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