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合作与产业发展处张晓勇中心组学习会发言材料

25.02.2015  20:04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以来,每一次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精神,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刚才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孙政才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摘要,自己有三点体会: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高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稳增长、调结构、求质量,中档发展的“新常态”。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趋势转变。同时,资料表明,中国因生态环境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顺应了民意,又是大势所趋。

第二,林业部门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个人认为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 坚持生态优先,按照“积极发展、科学经营、强化保护、持续利用”的方针,一是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落地,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实施好森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使森林资源“增量”与“存量”相统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二是以改革为动力,释放改革红利。如深化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等。三是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推进林地科学开发、适度开发、有序开发。

第三、结合实际,务实创新推进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林。

围绕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目标,市局决定实施生态修复行动、生态富民行动、生态保护行动、生态文化行动、科技创新行动等五大林业行动。生态富民行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行动。

虽然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江津花椒、石柱黄连、秀山金银花、城口核桃、北碚静观花卉、梁平笋竹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产业基地,巫山小三峡、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石柱黄水、万盛黑山谷、永川茶山竹海等一批森林旅游知名品牌也初步形成。同时,我市林业产业发展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链条短,林地产出效益不高,对群众增收致富拉动作用不强等等。下一步,我们将在推进生态富民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谋划五大功能区域林业产业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坚持生态与产业并重,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谋划好“十三五”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都市功能核心区围绕“精品林业展示区”的定位,突出抓好木竹制品、精品花卉苗木等林产品交易市场的培育;都市功能拓展区围绕“主城生态屏障区”的定位,突出抓好森林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加负氧离子;城市发展新区围绕“城乡林业统筹发展区”定位,突出抓好花卉苗木、优质笋竹、特色经果林产业精品示范基地,打造城郊型休闲旅游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围绕“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的定位,突出抓好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木竹加工、中药材等产业;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围绕“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区”的定位,突出抓好木本油料、中药材、高山生态度假旅游、经果林等产业基地建设。

二是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好林业产业基地。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绿化长江等林业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好木本油料、优质笋竹、林产品加工、花卉苗木、中药材、经果林、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八类产业基地。对现有的各种林业产业基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对低质低效的产业基地,加快品种改良,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对新发展的产业基地,按照建立优势产业带的要求,做到相对集中连片的发展,大力发展经济林,推广附加值高、比较效益好的优良品种,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示范,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生产基地。

三是积极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支持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民营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以林地、森林、林木入股创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评估、担保等中介服务人员培训和经纪人管理,积极发展森林资产评估、咨询、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林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推进林权依法、有序、公开、公平流转。积极培育林产品交易市场,支持建立林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大力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解决山区林产品信息不畅问题,建立货畅其流的林产品“林业通道”。

四是强化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对营造林、良种繁育、科技推广、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用好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扶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出台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管理办法,优先安排林业资金投入、贷款贴息、工程配套,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建立林业特色产业项目储备制度,筛选一批产业规模大、发展基础好、辐射能力强、群众增收明显的产业项目,利用渝洽会、国内各种展会平台进行对外招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降低抵押资产和资本投资风险。

五是进一步改革束缚林业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集体林地的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确权工作,开展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土地、林木分离办证,解决流转业主抵押融资难题。探索成立林地林木收储公司,建立健全林权流转、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抵押物收储与处置等相互配套的体制机制。加大银林合作力度,进一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争取在推出新的林业金融信贷产品上有新的突破。有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有国林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发适合国有林场的信贷产品,进一步盘活国有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