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办与市农科院合力 助推产业精准扶贫综述

07.09.2016  20:16

  

        为完成我市扶贫攻坚任务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市扶贫办与市农科院就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项研究,讨论了市农科院起草的《深度参与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建议意见。市农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致认为扶贫工作既是工作职责,更是重大政治任务。明确了一名副院长分管、一个业务处牵头主抓本院的精准扶贫工作,整合全院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科技资源,集中全院之力打好科技扶贫攻坚战。

   分析村情,找准路子。 为了做到科技扶贫工作的精准,掌握详实的一线资料,市农科院领导率领果树、蔬菜、花卉、农业工程、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等研究所的专家们,曾先后在城口、巫溪、酉阳、彭水、石柱、武隆等6个贫困区县的12个贫困村走访农户,详细了解贫困区县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种植、养殖业生产及销售情况,听取县、乡及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对扶贫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和科技扶贫需求等,市扶贫办产业处结合工作实际,通过了解相关区县的实际需求,提出指导意见,共商合适的脱贫方案。市农科院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城口县岚天乡三河村、巫溪县胜利乡果园村、彭水县岩东乡河坝村、酉阳县涂市乡大林村、石柱县沙子镇龙源村、武隆县鸭江镇双河园村等6个县的6个村开展整村扶贫帮扶。

   分步实施七项工程。 按照“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思路,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实施“七个一”工程。即: 一是 制定一个产业规划。针对贫困村现状,作出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引导财政扶贫资金向优势产业的倾斜投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扶贫产业的发展,提高贫困农户收入,促进扶贫对象整体脱贫,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二是 拟定一套技术规程。按照“系统构建、因地制宜、操作简便、突出实用”的原则,突出农作物的播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减肥增效等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拟订一套农业实用技术规程。 三是 培育一批懂专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培育一批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较高收入水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农民。 四是 提供一批种子种苗。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无偿或以成本价提供相应的种子种苗。 五是 培养一个经营主体。培养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从事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高,能够优化集成利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经营主体。 六是 培植一条产业链条。结合当地产业基础,逐步培植形成一条产、加、销的产业链。 七是 打造一批家庭农场。打造一批规模适度、风险可控,与农村农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家庭农场,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力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以确保这6个贫困村在生产环境、产业发展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在2017年底得到全面改观,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进一步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一是 做好组织保障。市扶贫办与市农科院商议,将通力合作,积极支持配合项目实施。同时充分依靠区县扶贫办、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抓好扶贫攻坚项目。二 做好人员保障。落实专人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在规划编制期间,涉及的相应研究机构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切实找准“贫”因、对“症”下药,以确保科技扶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三是 做好资金保障。制定落实了进村帮扶系列政策,目前市农科院已对每个产业规划的编制部门给予5万元,共计30万元的经费补助。市扶贫办向有关区县介绍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县扶贫办根据贫困村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将适当安排科研推广示范项目予以支持。

   务求精准实效。 市农科院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已与城口、潼南等10多个区县签订了科技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性合作关系,在石柱、南川等区县建立了区域性研究所。每年派出200余位科技人员蹲点村社农家,在市内20多个区县建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200余个,年转化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80余个、先进实用技术20余项,供应各类作物良种1000多万公斤,推广面积3000万亩左右。

  

        产业发展是精准脱贫的核心,村民要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发展产业是一条必须的路子。通过“院县合作”方式,成立了“重庆市农科院武陵山研究所”和“重庆市农科院石柱辣椒研究中心”,在贫困区县建立了“重庆市辣椒专家大院”和“辣椒科技园”,派出辣椒育种、栽培、植病、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人员长驻石柱,为石柱辣椒种植乡镇提供了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使当地辣椒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产低收到高产高效,同时也见证了政府、企业为椒农送种子、送农药、送农膜,到椒农自觉购买优良品种、优质农药的过程;见证了农民从被动接受科技,到主动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历程,科技支撑服务和科技精准扶贫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户急需什么,科技扶贫就帮扶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准滴灌,务求实效,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大大提高。蔬菜、食用菌、果树、水稻、茶叶、油菜、特色作物、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等领域的近百名科技人员,分别以“三区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组团参与了云阳县及酉阳、石柱等区县的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工作。科技人员们通过深入乡村实地调研,以带品种、带技术、带信息的“三带”方式,在贫困村和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开展了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展示,优化集成、示范推广了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安全生产技术,并以现场培训、讲解、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对科技致富的认识。同时通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推广了艳椒346、艳椒425、艳椒417、渝辣10号等长尖椒和朝天椒加工辣椒品种15个;推广基质穴盘育苗、除草膜覆盖、色板诱杀、病虫绿色防控、新型材料应用、加工辣椒标准化栽培等新技术6项,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10余个,促进了当地蔬菜品种结构调整,提高了蔬菜良种覆盖率,加快了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的优化集成及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升了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使帮扶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茶叶是我市的传统绿色产业,也是我们的重点扶贫支柱产业。茶产业的提质增效,打好生态牌、文化牌,树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科技扶贫专家针对贫困县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等环节给予指导。先后赴秀山、黔江、武隆等地开展老鹰茶生产技术及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把农户贫困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茶叶产业,由茶叶龙头企业负责统一购苗、统一种植、对低产园统一改建、统一管理、集中收购,技术服务上,专家的跟踪指导,确保了茶叶生产的丰产、优质目标,茶农茶叶亩产值达5000元。造就了秀山县重庆皇茗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峨溶牌.边城秀芽”荣获了重庆市第十一届“三峡杯”名优茶金奖,“峨溶牌.平马贡茶”获大宗茶特等奖,在实现增收增效的同时,也使贫困地区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正在逐渐改变,精准科技扶贫,带来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助推了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花卉、果树、水稻、高粱、豆类等多个领域科技扶贫的效果也凸显,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市扶贫办依托农科院科技优势,用科技改变山区面貌,用知识改变贫困群众命运,为贫困户摆脱贫困注入了强大能量,走出了一条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技扶贫道路。

 

        产业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