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如何实现全程机械化? 大足探索连片整治新模式

11.03.2016  04:12

      目前,大足区已探索出了斜线式梯田改造、缓坡化改造和水平条田化改造三项技术,破解了丘陵山区全程机械化的难题。

      最近几天,大足区三驱镇铁桥村三社的蒋生蓉遇到一件让他瞠目结舌的事,自己种植了几十年的5亩“馒头山”,流转给大户经营后竟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在几台大型机械的快速操作下,5亩“馒头山”被改造成斜线式梯台;原本他要花两三天才能耕完的5亩山地,一台大型旋耕机不到两个小时就耕完。

      发展农机在我国已有数十年历史,然而,我国的农机发展重点主要是适合在东北、河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作业的机具,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农机又大又重。而我市以丘陵山区为主,引进这些农机缺乏推广价值。近几年,我市渐渐引进了一部分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并采取引进跨区作业的方式实现了水稻机收环节的突破。

      然而,光靠引进跨区作业的方式,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丘陵山区的机械化问题。

    “全程机械化,即在耕、种、防、收几个主要作业环节,都实现机械化作业。”大足区农委副主任蒋胜斌介绍,据他们初步估算,由专业队伍来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每亩还可节约成本600多元。但在大足丘陵山区的“馒头山”、“二台土”、小田块等区域,全程机械化是难上加难。

      连片整治 大足探索出新模式

      为何蒋生蓉家所在的这个丘陵山区,却能破天荒地应用起了全程机械化呢?给村民带来这一“奇迹”的,是大足区农委探索出来的一种土地连片整治模式。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高、作业成本低的优势,利用机械整治土地,整好土地利于机械化耕种。”蒋胜斌认为,土地连片整治模式,其实就是改造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达到地块互联互通、消除耕作死角、土块并整等目标。

      目前,大足区已探索出了斜线式梯田改造、缓坡化改造和水平条田化改造三项技术,破解了丘陵山区全程机械化的难题。

    科学选址 实现“奇迹”三原则

      不过,要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土地连片整治模式,必须符合三个科学选址原则:

      一是地形条件要优越,最好是集中连片、排灌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是土地已经规模化流转,否则不利于连片整治;

      三是业主的积极性要高,配合农机部门科学布局。

    “以改造10至15度旱地或‘馒头山’为例,我们通过消坎、填沟、搭梯等措施,实现交通与生产道实现互联互通。”蒋胜斌介绍,这一方式称之为斜线式梯台改造,可让农业机械转场轻松自如,不用跳板就可折返。

      值得注意的是,斜线式梯台改造长度不低于100米,能长则长,宽度以拖拉机耕作幅宽的偶数倍为宜,横向坡度1至3度便于自然沥水。改造中还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客观条件,尽量做到依山就势,土方最小程度挖填,最小半径转运。

    全市试点 今年将在23个区县开展

    “土地连片整治模式效果非常不错。”蒋胜斌说,不过每亩土地的改造成本较高,在2000至5000元不等。“不过改造好后,世世代代都管用,这样算,实际成本就非常小了。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开始试行以来,大足的土地连片整治模式已在3个乡镇推广了2000多亩。今年,大足区计划把丘陵山区的5000亩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

      值得一提的是,大足土地连片整治模式已在全市作出表率。今年,我市将增加农机专项资金2000万元,确定23个区县试点开展机械化地块整理整治模式,该模式将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深入开展地块整理整治,解决机械化离地条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