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最离不开道路交通的改善

05.03.2018  12:41

‍‍

3月4日,重庆代表团“谈乡村振兴记者会”现场。记者 巨建兵 摄 

      “乡村的发展,是我们整个重庆发展的底板,而不是短板。短板是决定装多少水,底板是能不能装水的问题。”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谈乡村振兴记者会”,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全国人大代表、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把脉“三农”工作的痛点,畅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代表们列举出乡村振兴的四个“痛点”,其中之一是“基础薄弱,交通设施应先行”,给出的药方是“提高基础设施规建管水平”。

      在记者会上,多位代表提出,要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发展特色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跟上。“我们巫山正在打造全域旅游,努力将巫山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县,通过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李春奎表示,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以巫山机场、县内旅游快速干道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巫山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要是村里路又烂,住宿条件也差,水电都不通,那会有人去旅游度假吗?”在李春奎看来,乡村振兴最离不开道路交通的改善。道路交通的完善,意味着可以源源不断吸引客源带来消费,还能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市场。

      同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还起到了增强农村吸引力的作用。“外出打工的人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想让他回到生活都不方便的小农村,他肯定不乐意。”蒲彬彬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垫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渝万高铁通车,不少曾经在外挣钱的垫江人开始回到家乡发展。

      李春奎也注意到同样的现象,前不久,就有在外地成功致富的巫山人回到家乡,在交通便利、海拔适合的村落流转土地,打造极具三峡特色的民宿,盛夏时生意非常火爆。

      原标题:四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乡村振兴战略 把脉四大痛点 贡献基层经验(原载《重庆日报》3月5日,首席记者 张珺 记者 周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