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司法为民 重庆检察的情怀担当

29.01.2018  15:21

【本期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为民执法,是重庆检察的情怀担当。

2017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听党的话、按法律办事、为人民服务,切实把案件办准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服从大局,服务民生,是检察工作职责之所在。

2017年12月,党中央确定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重庆市委领导对检察工作提出的“三个重心”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脉相承——围绕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好脱贫攻坚战略、服务好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重心”开展检察工作。

精准发力,全面护航。全市检察机关坚决把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贯穿检察工作始终——

重庆的民营经济总量占据本地经济的“半壁江山”,完善法治环境,解决影响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迫在眉睫。检察机关应当如何积极作为?

一手依法打击,一手托起服务。

据介绍,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国有企业、非公有制权益等犯罪410人。

全市检察机关通过登门走访、实地调研、请专家支招、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门纳谏,主动问检。市检察院先后出台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12条意见”、服务保障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15条意见”,会同市工商联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18条意见”,构筑起以保护产权为核心、营造公平有序营商环境为重点的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制度体系。

制度的完备更多是依托执法理念的转变。九龙坡区检察院依法审慎办理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案件,尽量避免调查取证对正常运营的不利影响,帮助民企渡过难关。

南岸区检察院在区工商局设立了非公企业检察服务室,永川区检察院开通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全市检察机关纷纷结合地域特点和企业需求,探索建立起便利可行的司法服务。

攻坚就是敢打硬仗。全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为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站岗放哨”,2017年立案查办“涉农”职务犯罪142人。

绿水青山也是民生。2017年,重庆检察守土有责、强化担当,自觉将环保检察融入全市生态保护大局,打响了一场守护绿水青山的司法保卫战。2017年1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通知》,为检察机关撑腰壮胆,助推环保司法。

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立案环保类公益诉讼案件73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64件,提起全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机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环保类案件335人;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起诉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963人;向环保、林业、渔政等部门提出生态修复检察建议22份,促进源头治理……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服从大局,我们坚定不移;服务民生,我们责无旁贷。“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说。

法者,治之端也。法是治国安邦的利器,也是人民利益的保证。

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危放在首位,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7468人、起诉36153人。其中起诉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13233人,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983人。

法,让违法者胆寒。法,让守法者心暖。

重庆检察人以人民利益至上,坚持理性执法、柔性执法,让守法者、弱势者、受害者、无助者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温情。

2017年9月30日,当邵某等294名进城务工人员从检察官、法官手中拿到拖欠了3年之久的600余万元工资时,许久才缓过神来。

2017年8月,邵某等294人因某建筑公司拖欠其工资700余万元,向南川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南川区检察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出检察官任本梅、王忠君介入此案。该案涉及人数多、金额大,南川区检察院一边向南川区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支持邵某等人提起民事诉讼,一边疏导邵某等人的情绪,引导他们依法维权。事件最终得到妥善的解决。

其实能拿到这600余元万的拖欠工资,邵某和工友们已经喜出望外了。但任本梅检察官并不满足,“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监督落实后续执行情况,绝不让他们遭受一分一厘的损失。

无独有偶。位于三峡库区的云阳县检察院支持起诉114名村民与某公司的合同纠纷案,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07万元。

2017年8月,重庆市检察院正式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支持起诉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全市检察机关用好民事行政检察权,加大对涉及民生领域6大类案件的支持起诉力度。

仅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支持1695名农民工提起民事诉讼,讨回“血汗钱”1380余万元。

支持起诉工作,已经成为检察机关服务民生、保护民利的重要手段。

真纠纷累人,“假官司”害人。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近年来有一种特殊的侵权现象开始滋生——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达到转匿财产、逃避财务,或者其他非法目的。

假官司,真不了。为了堵塞“漏洞”,让假官司现出原形,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2017年3月,市检察院与市高级法院、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在查处虚假诉讼中加强配合与协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虚假诉讼案件查办、预警和研判。

近两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监督虚假诉讼案件200余件。铜梁区检察院办理的刘大敏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虚假诉讼监督优秀案件”。

群众的小事也是大事,人民的呼声就是命令。为了及时排忧解难、化解矛盾,重庆市检察院制定《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工作实施办法》,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接访下访3432人次;为生活困难的案件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78万余元。

执法者,当有仗剑人的胆识,更有智者的柔肠。正是他们满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执法,才让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2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作出的一项重要指示。

牢固树立创新驱动理念,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是新时代检察人顺应时代的迫切之需。具有重庆特色的“智慧检务”平台应运而生,并强势助推司法办案提速增效。

但了解重庆检察的社会各界都知道,“智慧检务”的价值还直观地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上。

微信业务平台真是太方便了。以前要花一天时间跑到检察院办理,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在家就可以在线申请。”日前,在九龙坡区检察院办事的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胡律师说。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路。

为方便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办理检察业务,2017年3月1日,我市检察机关全面部署开通案件信息公开微信平台,积极为律师执业提供服务,重要节点的诉讼信息通过微信向辩护律师同步推送。

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阅览九龙坡区检察院所办案件的法律文书和重大案件信息,办理阅卷、会见、变更强制措施等业务。”胡律师说。

李即(化名)因劳动争议纠纷起诉原公司败诉后,用手机在南岸区检察院的微信公众号上提出申诉。“不用排队,足不出户,真是方便我们老百姓!”李即说。

与此同时,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视频接访系统也正式上线,让基层群众在当地检察院就能实现向上级检察院申诉,表达诉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全市有5个检察院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示范单位”。通过案件信息公开网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45383件,公开法律文书26392份,文书公开比例达94.58%。

不同于律师队伍和申诉群众,在普通群众中更受欢迎的是市检察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重庆检事儿”。

新媒介,零距离,重庆检察触手可及。用渝北龙塔社区居民吴阿姨的话来说:“检察官用讲故事的方式、浅显易懂的语言给我们普法,教我们啷个防止传销诈骗、网络诈骗,我们都喜欢看。

重庆市检察机关已建成由全市三级院45个官方微博、49个官方微信、45个官方头条号(新闻客户端)以及45个官方网站的“互联网+检察”融媒体矩阵 。自建成以来,累积发布各类普法新闻、小知识11万余条,让老百姓大门不出遍知重庆检察事。

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普法和宣传,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满足群众知情权,开门接受监督的有效举措。”重庆市新当选的第五届人大代表林必忠说,“我也是‘重庆检事儿’的粉丝。

莎姐”是谁?

我知道,‘莎姐’是一群检察官。”这是我们在大渡口区街头随机采访群众时得到的答案。

从大渡口检察院发源的“莎姐”工作室,最初建立于2004年,后来扩展到全市。“莎姐”之名源起于女检察官王莎对未成年人的柔性司法。“”字的原意是指一种生长在沼泽地里的莎草,能入药,有治病救人的功效,与帮扶处于逆境中的未成年人的初衷契合。

莎姐”也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一种“司法保护、犯罪预防、心理矫治、帮扶挽救的四位一体”工作方法。 莎姐”检察官的倾情付出,让135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园,为1636名涉罪未成年人、405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校园普法活动1600余场次,拍摄普法微电影,编写《莎姐讲故事》普法漫画书,并向全市中小学赠阅14万余册,面向社会普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凝聚保护未成年人的“正能量”。 莎姐”,成为重庆市家喻户晓的未成年人保护品牌。

然而,已取得全国多项殊荣的重庆“莎姐”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老百姓身边的案例宣传法律,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法治真正成为根植于公民内心的信仰——“莎姐”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2017年12月15日,宣讲十九大·莎姐大普法活动在重庆市检察官学院正式启动。全市检察干警和广大志愿者将以“莎姐”名义,开展大普法活动,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特定群体。“莎姐”从立足于未成年人帮教挽救的一个单项工作上升为全面大普法、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的举措。

十年“莎姐”,一路前行。“莎姐”从最初1个人,扩展到全市三级检察院的416名“莎姐”检察官,再后来又加入了848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莎姐”志愿者,到今天全市所有参与社会大普法工作的检察官都被称为“莎姐”检察官,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莎姐”大团队。

莎姐”,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支团队、一种机制、一股精神的传承和一腔为民的情怀。

重庆检察,是一群有温度有大爱的检察人。”前来采访报道的中央媒体记者陈昂由衷地评价道。

长寿湖中心检察室是重庆检察机关在全市设立的62个检察室其中之一。这62个检察室构建了一张点面结合、覆盖全市的基层检察工作网络,成为联系基层群众的纽带,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检察院”。

长寿湖中心检察室实行“24小时值守”工作模式,检察长梁经顺说:“有的群众遇到困难,即便很晚也会到检察室来。

在检察室底楼有一间监控室,靠近窗户的地方摆放着一张略显陈旧的小床,晚上值守检察官就在这里休息。梁经顺指着窗外说,即便躺在这里,外面有群众走过来,值班人员也能看到。

有大爱,方有大为;有担当,方得始终。重庆检察就是这样一群始终把党的宗旨、把百姓利益装在心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