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趁热打铁,促进成果转化
抓好成果转化,推动项目落地。
8月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取得了丰硕成果。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扎实推动大会上签的各个项目早日启动,让各项成果早日落地,转化为“可视化”的实物量。
8月30日,重庆市委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示精神,用好会议成果,加快推动签约项目落地,精心筹备明年智博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构建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智博会展场,市民正在参观展区。龙帆 摄/视觉重庆
把会办好,更要把事办实。在世界进入数字经济迅猛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对重庆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实抓好盛会的成果转化落地,持续加强签约项目的调度和跟踪督办,确保项目早日启动、早日落地形成实物量,与时俱进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落到执行上,全市上下应在以下方面发力:
首先是在品牌建设上做文章,擦亮智博会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平台“号召力”。 重庆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智博会,现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行业引领性、品牌美誉度的重要平台。而重庆也得益于会议成果,加快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集聚“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塑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其城市形象里融入了“创新”“智能”“智慧”等新元素,不断提升重庆这座正在迈向国际化都市的城市价值。
具体而言,用好会议成果,一方面,要总结提炼办会经验,把办会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方法、机制,借鉴和运用到全市其他行业中去,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大会“金字招牌”响亮不响亮,一个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是会议成果丰硕不丰硕,要运用好、发挥好智博会的平台作用,形成更多更大的成果,不断增强大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智博会作为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主要的成果之一是项目签约。四年成功办会,数千个项目达成合作共识,总投资上万亿元,一大批签约项目也从“纸”上落实到“地”上,让全球智能科技、智能产业、智能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重庆加速集聚,助推重庆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
▲8月25日,智博会展场区域合作展区,市民在观看无人直升机。龙帆 摄/视觉重庆
更重要的是,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大会上的签约项目早启动、早建设。 项目签约并不代表落地开工,要在项目推进上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抓紧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比如,2019智博会上落地项目——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项目正进入冲刺阶段。本次大会,腾讯再次与两江新区联手成立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智能产业总部,助力重庆打造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看好重庆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的远不止腾讯。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本次大会上继续“加码”重庆,推动无人机、电动车等一系列电子产业项目在渝布局,并将在渝建设中国电子工业安全西部总部及研发中心,此前总投资上百亿元的中电重庆软件园已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深耕重庆战略意图明显。
最终检验大会成果的,是项目建设见到效果。 近年来,全市各个区县借智博会的东风,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万州通过智博会平台相继引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生产及全要素教育实训基地等数字经济项目20余个,投资金额超过40亿元;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先后引进大数据产业项目392个、总投资180.07亿元,累计实现产值838亿元、累计就业达1.7万人;渝北针对已签约项目,实行专人负责、专员服务、专案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43.7%……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建设,为重庆抓项目稳投资提供了强力支撑。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智能时代大有可为。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紧迫感和责任感,举全市之力、聚众人之智,以非常之举、用非常之功,一天也不耽搁、一刻也不松劲,已确定的事项尽量往前赶,把大会成果转化工作整巴实、不吹壳子,用情用心用力抓出新成效,让智博会智博会观念成果、创新成果、合作成果成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强大动力。
原标题:锐评丨趁热打铁,促进成果转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