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之变·产业之变丨“无中生有” !正在崛起的“重庆黑木耳之乡”
编者按:
脱贫攻坚,重庆正结合自身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
11月7日,重庆市政协“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云阳泥溪镇。这里是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这一年,在这个深度贫困乡镇,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推出“一个山村之变”系列报道,展现这里的新变化。
67岁的杨春芳和老伴已在家门口打工两年。靠着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加上在家门口基地打工的收入,今年收入可上万元。
在云阳泥溪镇桐林社区,像他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有400多人。靠“无中生有”的产业支撑,桐林社区摘下了“空壳村”的帽子。
泥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这两年里,路网建设、产业崛起以及饮水工程实施等,都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
让“最后一公里”出镇路畅通起来
△改扩建中的龙泥路。
三山夹两槽的云阳县泥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也是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定点帮扶的乡镇。
驻镇工作队摸情况时,就决定啃下一个“硬骨头”——改扩建龙泥路。龙泥路是唯一一条主干道,连接的是相邻的龙角镇。
过去这条路又窄又绕,狭路相逢错车都难。两镇驾车11公里路,竟耗时四十分钟。
出镇的路况差,成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了全镇脱贫的“拦路虎”。
起初,驻镇工作队发动农户大面积种黑木耳时,当地很多村民很不情愿。
“村民说种出来也运不出去。”驻镇担任工作队队长的市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杨锋说,村民一针见血指出产业发展“痛点”。
当时,龙(角)泥(溪)路不到5米宽,能供19座及以下的中巴车通行,大车拉货进出耗时又费力,尤其是错车难。
△改扩建中的龙泥路年底将完工。
因为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一穷二白的泥溪镇没有像样的产业,粮经比达到9:1。
为解决这个“痛点”,驻镇工作队多次协调市交委升级改造龙泥路。去年9月,这条路的改扩建工程动工。
“从不到5米宽,改到7.5米了,预计年底能硬化完。”11月7日,杨锋告诉记者,“现在到龙角镇10分钟就够了。”
记者了解到,龙泥路硬化之后,泥溪的农产品可经龙角走省道,再进高速公路网卖到全国各地。
“乡村旅游大巴车也可以进泥溪了。”泥溪镇返乡创业者梁兵很期待,梁兵返乡创业,流转了当地1300亩土地打造农耕故土园项目。
除唯一主干道龙泥路改扩建外,全镇路网得到大幅改善。截至目前,实施村组道路通畅项目建设44个共77公里,覆盖全镇91个村民小组,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组级路通达率100%.
无中生有
打造名副其实的“重庆黑木耳之乡”
△全镇10个村都有黑木耳基地。
山多地少的泥溪镇,历来有种植青杠黑木耳的习惯,不过是散户自给自足,种植散、规模小而未形成大产业。
“地少,守着土地过。”杨锋说,前些年到泥溪投资的也有,可一到项目实施阶段,村民大多不愿流转土地。
67岁的杨春芳算是率先尝到家门口搞产业的甜头。
他年轻时可外出打工,可满60岁之后,就没有人愿招他做工。儿子生了一场重病,虽然还在外地忙碌打工,但是不能干重力活。孙子留守在家由两个老人看管。
提到家里的收入,杨春芳扳着指头算,摘黑木耳、采摘大棚蘑菇、入股分红等,他收入有6000多元。
“两个人在屋头干一年有上万元,还把屋里的活儿一起照顾到了。”杨春芳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看得到希望了!”
“采蘑菇是80块钱,活轻巧,按天算工钱!”桐林社区主任黄敬满告诉记者,全社区约有400人在家门口务工,多数人年龄在60岁左右。“以前就没有这笔收入!”
黄敬满在村(社)干过几十年,这两年的变化他全看在眼里。
△村里种植的黑木耳。
黑木耳长在截断的青杠树木料上,一段长约有1米左右。桐林社区有4万段,按每段平均产0.3斤干木耳算,一年下来有12000斤。
泥溪的青杠黑木耳与众不同,已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好的黑木耳一斤能卖到100多块钱。”
市委台办联络处派出的驻镇工作队队员陈瞾说,通过将财政投入的资金作为镇村集体农业公司股金,并与专业合作社按1:1入股分红,以此在全镇10个村(居)发展青杠黑木耳达到50万段,打造名副其实的“重庆黑木耳之乡”。
黄敬满的介绍中有一组对比数字:2017年集体经济为零,可2018年竟靠产业带动实现约20万利润,今年将利润投进产业之后,初步一算,社区集体经济利润破60万大有希望。
“产业变大,社区居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分红多了,用工也多了。”黄敬满说。
梁兵的乡村旅游项目,涉及农户183户,其中包括37户贫困户。自打开园以来,平均每周接待400—500人、营业额超过2万元,带动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上万元。
目前,全镇根据海拔高地布局晚熟柑橘5500亩、乌梅4000亩,还发展了香菇、核桃、脆桃、柚子等特色产业9000多亩,也鼓励农民间种辣椒、菊花等实现短期收益。
“农经比现在已经是1:9了。”杨锋感叹,“变化真来之不易。”
三张作战图
176个项目“挂图作战”
△村民忙着在蘑菇地里下种。
在泥溪镇政府会议墙壁上挂着三张“作战图”,将投入脱贫攻坚的相关人员进行排兵布阵。
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张是清晰的指挥体系,从担任指挥长的市政协主席王炯到10个村(居)的工作队成员,通过看图一目了然;其余两张是干部包户一览表,一共涉及到53名干部。
泥溪镇能逐渐告别一穷二白,除了排兵布阵的到位,还得益于项目推进实施“挂图作战”。
杨锋向记者介绍,全体镇村干部除完成本职工作外,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都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实行“挂图作战”,周报进度、月报计划完成情况。
“市政协党组会议室都挂着重点项目‘作战图’和指挥体系图。”杨锋说,市政协主席王炯多次深入云阳实地调研督导,特别是为泥溪镇“把脉会诊”。
杨锋在上任之初,就遇到一个“刺头”。
△杉树沟水库正在施工中。
过去当地不少老百姓吃水,尤其是在季节性缺水时,完全靠扁担挑,路程还不近。为解决这个问题,部署修建杉树沟水库,可解决当地4个村的饮水难题。
然而,项目动工之后,杨锋一周去三趟工地,连着去了两周却发现工地上几乎没有进展。他立即召集开会弄清缘由,查明是因建设垫资较大导致建设进度停滞不前。
摸清问题之后,杨锋带着工作队成员四处协调资金,最终从市水利局争取到2000万元资金。
杨锋说,水库建成之后惠及8000多人,约占全镇的一半。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目前水库已开始蓄水,预计年底即可投用。“加上其他水库清淤和山坪塘建设,全镇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解决。”杨锋说。
“一共是176个项目,重点项目有10个。”杨锋说,每个项目进展到哪一步、完成怎么样,都可以通过“挂图作战”来推进和把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肖和坤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