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可战胜?从《苦干》可以找到答案

09.05.2015  08:35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李晟 面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铁蹄,中国人民是在悲苦痛哭吗?中国人的精神被残酷的战争击垮了吗?6日,奥斯卡获奖彩色纪录片《苦干》专家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由第三方摄制团队拍摄的87分钟影片给出了答案:战时状态下的中国人民,生活从容而不恐惧,有序而不慌乱。人们乐观、积极、从容的精神贯穿了全片。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自全市的专家们逐一揭开《苦干》中的中国抗战全景。同时,重庆新闻联播将连续三天向观众们首次播放《苦干》中的部分画面。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市文联副主席杨矿说,看过纪录片《苦干》之后,一扇展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灭、世代相传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窗口正向世界人民敞开。

杨矿说,《苦干》作为一部纪录片,开启的不是一扇述说苦难,让人声泪俱下、心如刀绞的悲情之窗、控诉之窗,而是一扇充满正能量,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颂扬之窗、励志之窗。站在窗台前,经过八十多分钟的眺望,极少看到以往银幕上反映抗日战争经常出现的中国民众的哀号、泣诉、凄凉,中国军人的壮烈、悲怆、惨淡,以及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血雨腥风、生灵涂炭,更多的则是看到了中国人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精神和临危不惧、临危不乱的斗志。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重庆抗战文史研究中心教授张全之说,在影片中,斯科特展现了中国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

张全之说,第一个奇迹是滇缅公路的修建;第二个奇迹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合作精神;第三个奇迹是重庆,用电影旁白的话来说就是“不死的重庆”;第四个奇迹是冷酷年代的温情。

张全之说,作为摄影师的斯科特,用镜头回答了中国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他给自己,也给这个世界提供了最直观、最简洁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回答。

1942年,奥斯卡正式设立纪录片奖项,反映中国抗战的《苦干》荣获首届奥斯卡纪录片特别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所所长、历史学博士艾智科说,《苦干》这部片子对全民抗战作了十分细致的刻画和忠实记录。作为第三方摄制团队,他们拍摄的纪录片将全民抗战贯穿始终,恰好印证了今天我们全民抗战的提法是扣准史实,是回归真实的。

艾智科说,《苦干》开篇谈及香港和广东面临的紧迫形势时,就用了“全民皆兵”、“游击战争”等概念,指出这将是中国持续抗战的关键。镜头所展现的画面正是武装后的游击民兵做战争准备的场景,这些武装力量应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艾智科还表示,面对轰炸后残垣断壁的城市建筑,面对重大人口伤亡,重庆市民并没有屈服。轰炸后,重庆市民坚韧、顽强地生活,对此,斯科特称作“重庆不死”。事实上,不仅“重庆不死”,而且“中华民族不死”。

在战时市民生活的反映方面,《苦干》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所保持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了完美展现。无论是成都华西协和医科大学学生坚持上课、体育锻炼和实验操作的场景,还是穆斯林朝圣者虔诚与执着的朝拜,又或是街头市场上小贩的吆喝与微笑,还是河边小孩的嬉戏打闹,都表明了战时状态下人们生活从容而不恐惧,有序而不慌乱。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