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生产报]不可不防的烧烫伤

15.03.2016  13:02

 

热汤、热饭要放在孩子不易接触的地方

浅度烧伤应立即用冷水进行局部冲洗

不要用牙膏、酱油等涂抹创面

 

烧烫伤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如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等时有发生。意外一旦发生,第一时间自救至关重要。烧烫伤自救方式相对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烧烫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立即脱离致伤源,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丝袜会加重烧伤程度

近日,一女子偶像团体成员身穿丝袜及羽绒服,在聚会中衣物被引燃,火势蔓延得很快,导致严重烧伤。丝袜等化纤材质的衣物是否会加剧燃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天气渐暖,不少爱美的女士格外担心:遇到火,丝袜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吗?

市面上的丝袜成分多为氨纶、锦纶等化纤物质。据专家介绍,这些化纤类材料无任何阻燃性,很容易燃烧,造成皮肤大面积烧伤。且其燃烧产物会附着在皮肤上,加重烧伤程度,造成伤口难以清理。因此,在遇到飞机迫降时,乘务员会要求乘客脱掉丝袜等易燃物。

浅度烧烫伤及时冷疗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中小面积浅度烧烫伤,冷疗可以减轻热力对创面的进一步损伤,迅速缓解疼痛,而且简单易行。

通常情况下,如果烧烫伤部位发红但并未出现破皮,应立即用冷水对烧烫伤局部进行冲洗。具体做法是将烧烫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淋或浸入清洁的冷水中,水温以伤员能耐受为准,或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布等敷于创面,但过低温度的冷疗也会对创面不利。冷疗的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以冷疗停止后疼痛显著减轻为度。

 

4种烧烫伤自救攻略

火焰烧伤

遭遇火焰烧伤时,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如果来不及脱衣,应用双手护住面部,就地打滚压灭火苗,也可用水灭火,或用不易燃烧的厚衣物覆盖灭火,切忌奔跑呼救。因为奔跑时会加速空气流动,使火烧得更旺,还有可能引燃周围的可燃物,使情况更加危急。当头发和面部被烧时,不要用手胡拍乱打,以免擦伤表皮,应用浸湿的毛巾等拍打。

热液烫伤

遭遇热液烫伤时,应立即除去被热液浸透的衣物,以尽快脱离热源,防止伤情加重。

化学品烧伤

数据显示,能引起人体损害的化学物质多达2.5万种。化学品烧伤情况相对复杂。有些可以用冷水冲洗,有些通过冲洗等稀释到一定浓度,反而对人体有害。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水冲洗,至碱性物质消失为止,再用适量的醋酸或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皮肤被浓硫酸灼伤时,忌先用水冲洗,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时强烈放热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毛巾将残留的浓硫酸擦去,再用水冲洗。

电烧伤

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的多为低压电。遭遇低压电烧伤时,人的皮肤表面会出现发红等症状,常用的处理方法为用冷水冲洗,达到局部降温的目的。如果烧伤为接触高压电所致,则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应立即将伤者送医。发现有人遭遇电烧伤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切忌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接触伤员,以免自己触电。切断电源和灭火后,应检查伤员的神志、呼吸和心跳,如有呼吸和心跳暂停现象,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链接——

      胸外心脏按压

1.确保伤者仰卧在坚固平坦的地方。

2.抢救者跪在伤者侧面,两手相叠,将手掌根部放在伤者的胸骨下方,以手掌根部用力向下快速按压,然后松开,让胸廓自行弹起。

3.有规律地以每分钟100次的速度按压,向下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必须相等,可配合进行人口呼吸。

 

      看管好年幼的孩子

浴室和厨房是孩子烧烫伤最常出现的场所,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在浴室和厨房里玩耍。此外,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恰当放置饮水机、热水壶,叮嘱孩子不要触摸;不要在餐桌上放置台布,以免孩子扯拽时不慎将餐桌上的热汤、热饭打翻;在端热汤、热饭进出门时,要提醒家人照顾好孩子,避免冲撞;不要用空饮料瓶存放易燃、有腐蚀性的液体,以免孩子误饮;为电器插座加装防护盖,避免孩子触摸;燃放烟花爆竹时,要看管好孩子,做到安全燃放;打火机、火柴等应放置于高处,不要在家中堆放油漆、汽油等易燃物;给幼儿洗澡时,还应注意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不宜高于45℃。

 

        急救5字诀

冲脱泡包送

”即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降低创面温度,减轻高温进一步渗透造成的组织损伤加重。

”就是除去燃烧或浸满热液的衣物。如果不慎被开水烫伤,衣服上水温较高,不脱去衣服相当于没有脱离热源,会导致伤情加重。

”指的是冷疗,即把伤口泡在冷水里,达到持续降温的目的,避免起泡或伤情加重。如果创面上出现了小水泡,注意不要弄破,应由医生处理。

”指的是创面的覆盖,如裹上一块干净的毛巾。

”就是及时送医就诊,寻求医生的救助。

 

      身边的隐患应勤排查

在工作岗位上出现的烧烫伤,多与新手上岗防护不当、员工违章操作及设备老化有关,这样的烧烫伤是可以防范的。

企业应组织开展烧烫伤隐患排查,找出并整改隐患,如不稳定的热液装置、老化的电气设备等,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防范工作岗位上可能出现的烧烫伤事故。

居家烧烫伤隐患排查,则应从多方面入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电暖器等;要正确处理家中可能引发火灾的意外事件,如发现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要打开电灯、排风扇等,不要接打手机;要改变易引发意外烧烫伤的不良生活习惯,如躺在床上吸烟,冬季长时间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电暖器,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床上充电等;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尝试有风险的医疗保健操作,如拔火罐、艾灸等,这些操作易造成皮肤烧伤,甚至会造成深度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