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一场西进运动 重庆是未来王牌

28.07.2015  13:23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 撰文指出,当下,中国的产业和人口大多集中在胡焕庸线的东侧,西北地区虽国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却无足够的人口与产业,未来,中国需要进行一场“西进运动”,先造就中国西部的振兴,刚才可以中国西部为跳板,形成与中亚的普遍互补与合作。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半年算账,诸城无恙?

  近日,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笼,各地增速中,以重庆为最,江西、湖北等中部诸雄次之,若以城市论,综合增速,以及综合成长性,未来中国最有希望成为新时代王者之城的,非武汉和重庆莫属。

  现代汽车落户重庆,或是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实体经济振兴的注角。不仅是现代汽车,还有此前的IT等产业,众多欧美企业,最后都钟情于重庆,绝非偶然。

  在大规模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西部崛起与中部崛起中的辐射能力,在中国产业转移中的特殊地位,三重优势,使重庆成为未来中国不可多得的未来之城。

  两大体系中的未来之城

  要发展速度,还是要青山绿水?

  这是很多地方的艰难选择。

  从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分别为9.2%、7.8%、7.7%和7.4%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同时期的单位GDP能耗,则分别减少2%、3.6%、3.7%和4.8%,呈快速递增趋势。关键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作为穷国,中国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在增速方面,保持一个长期的次高速,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速度。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来说,这种模式亦将产生巨大变局。对于北京,上海等先发区域来说,巨大的治污压力,将制约其未来发展速度,对于青海,西藏等涉及到国家环保底线的区域,恐怕经济方面的大发展,亦是无望。而兰州、河北等既发展滞后,生态环境又不太好的地方,亦不适宜在经济发展领域作太大指望。最大的机会,来自既保持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又相对比较好的地方。

  而重庆最近几年发展速度,远远领先于全国,重庆坐拥江湖山川,生态环境在大城市中优势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环境方面,重庆拥有比北京和上海等地更多的弹性空间。可持续发展性更强。同时,在兰州,河北等未来受制环境保护的时候,重庆亦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继续保持相对高速发展,而不至于弄得雾霾重重。

  既要重视物质财富,又要生态环境保底,金山有价,青山无形。金山代表现实,青山留给未来,保持现实与未来的平衡,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显性财富与隐性财富的平衡,积极进取与敬畏底线的平衡,方为正道。

  东部增速已低,西部环境保护任务严重,华北受制于严重破坏的生态。中国未来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就在中南。如重庆,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

  本次河北强行介入,最后落败,其实凸显了外界对其的担忧。京津冀经济圈在国家规划中,涉及到1亿人口,被寄望于成为未来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但是,京津冀从诞生一刻起,就被广泛质疑。中国是一个半市场经济国家,珠三角和长三角,基本是市场造就,而京津冀,则与权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资源禀赋方面来说,京津冀并不适合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尤其不合适大搞工业,中国的北方一向缺水,南水北调,福祸难测,如果中国最后成为一个接近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则京津冀的人口和产业,将自有迁移,不可能形成当下的人口密集,工业密集的区域。

  产业的趋同与发展战略的重叠,是中国区域经济战略规划的一大弊端。若由市场选择,京津冀根本不需要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中国未来最大的机会,应该一个是成渝经济圈,一个是长江中游经济圈,武汉和重庆,才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希望之城。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