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扶贫 从“近塘难解近渴”到“蓄水待发”

24.08.2015  09:23

  重庆市水利局相关人员深入丰都县栗子乡南江村举行院坝会议,倾听群众心声。 摄 余忠明

  山坪塘、水渠全面整治,后扶道路建设如火如荼,祖祖辈辈没见过的自来水厂建起来了,一座小二型水库开工在即……短短一年,长年因为缺水而贫困的丰都县栗子乡南江村,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去年8月,市水利局积极响应市人大办公厅扶贫集团号召,定点扶贫联系南江村,局长王爱祖一行为此从市里驱车5个多小时专程前往南江村实地调研。王爱祖在表示将全面提升南江水利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也向南江村支两委提出了“有得力的班子、有发展的路子、有坚定的信心、有苦干的精神、有实在的成效、有规范的机制”的“六个有”要求。

  围绕着“一汪好水”打转,遵循“六个有”去干!一年来,在市水利局的的持续帮扶下,从“近塘难解近渴”到“蓄水待发”,从“围池抢水”到“自来水进家”,从“靠天种粮”到“全面发展”——如今,一汪好水润南江!

   一根“定海神针” 催生“得力的班子

  从定点扶贫南江以来,市水利局已投入1000多万元,集中用于产业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我们班子来说,水利扶贫就是一根‘定海神针’!”村支书敖何平说,生产条件改善,增收致富有望,大家不再三心二意,班子就稳定了。曾经有过外出务工念头的干部,现在坚定了留在家里带领村民们“大干一场”的信心。

  不仅是稳定,班子结构更得以优化。一些有文化、能力强、素质好、懂管理的年轻人和致富能人充实到了村支两委。目前,村支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为45岁,两委委员最年轻的为28岁,其中中专文化2人、养殖大户2个。“水利扶贫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愿意安安心心留在村里带领大家一起干!”村两委委员们这样表态。

   一座“新生水库” 浇灌“发展的路子

  去年8月以前,南江村仅有的42口山坪塘就有27口早已经损毁,有的已面目全非,有的塘底都长出了小树。很多村民家就在山坪塘边上,却“近塘难解近渴”。

  一年时间里,在市水利局的资金及技术扶持下,27口山坪塘得到全面整治,新增恢复蓄水近50万立方米——总容量相当于新增一座小二型水库!

  与此同时,南江村的农田灌溉被列入大灌区建设项目,新建管渠7.68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05亩。

  尽管气象预测今年旱情可能重于去年,但南江村遍及全村的山坪塘以及四通八达的渠堰系统,使全村的水利设施不仅早就“蓄水待发”,还浇灌出一条“金灿灿”的发展路子。

  这要从一颗大米说起。

  史书记载,栗子大米曾贵为朝廷贡米。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鉴定表明,栗子大米与世界上最好的泰国顶级香米品质相当,栗子有机大米2014、2015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海拔高度及气候适宜的南江村,正是栗子乡大米重要的生产基地。

  以前因为缺水,栗子大米产业推进很慢,且不成规模。南江村守着“金字招牌”却无法招财。如今,遍及全村的山坪塘以及完善渠堰配套,给有机大米项目区带来了水的保障!

  借助重庆禾汇农业集团落户栗子乡,以及栗子大米纳入全县1+6产业发展体系等机遇,南江村将有机农业特别是有机大米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走上有机水稻“公司+微企(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之路。

  同样是有水作保障,南江村的传统作物黄栀子也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发展模式,迈出规模化的步伐。水润万物,水兴万业。今年,不再因缺水而畏手畏脚的南江人还依托古寨资源,大胆、加速发展乡村旅游。

  曾因为缺水,南江村脱贫无门,发展无路。而如今,有机农业、黄栀子产业和乡村旅游3条发展路子既明晰又可见前景。

  “南江村的资源禀赋是一直存在的,但万事俱备,只欠‘好水’。可以说,水利设施建设盘活了南江村的优势资源,浇灌出了南江村发展的康庄大道!”栗子乡党委书记李建国说。

   一批“民心工程” 蓄满“坚定的信心

  南江村群众绝没想到,仅仅一年过后,不仅27个山坪塘“老病号”重新上岗,村里还将新建一个“大家伙”,让他们一劳永逸地摆脱世世代代望天长叹的痛苦!

  这个“大家伙”就是位于南江村3组、库容22万立方米,即将施工的王家山小二型水库。目前正开展水库的设计工作,年底将动工建设。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彻底解决南江以及毗邻双石、建龙、栗子共4个村(居)7000余人的饮水,以及8000亩田地的灌溉问题。

  为全面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市水利局还将对南江村12.8公里社道路进行硬化,打通交通的“毛细血管”,有2.83公里预计今年底完工投入使用。据了解,市水利局还将在南江村实施总投资112万元的后扶应急项目,拟新建分散式人饮工程5处,新建渠堰2公里,解决3个社520人饮水安全问题。

  在南江村,大大小小的水利民心工程,蓄满的都是南江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

  长年在外省做工程的村民吴明已有上千万资产,一直想回来发展特色养殖,都因缺水放弃。如今听闻村里正大兴水利建设,他决定立即返乡。

  以前因为缺水,南江村民但凡在外面有门路的就不会留在村里。现在吴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计划返乡“大干一场”。

  为让村民们坚定信心,村社干部引领示范,并立下军令状:今年发展有机种植1500亩,有机养殖5000头(只),黄栀子2000亩,古寨旅游开发初见成效,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每户群众。

  市水利局还给南江小学捐赠了23台教学电脑,并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贫困学生赠送了一批价值11万多元的学习用品,增强了师生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一场“拓荒比拼” 辉映“苦干的精神

  南江村的手爬崖距最近的村公路有1.2公里的土路,有些路段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村组两级曾多次提议修好这条路,但有村民认为,“那上面一天干旱就缺水,修好路又怎样!”但在今年6月,眼看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热热闹闹,村民纷纷提出要修路。于是,50名青壮劳动力在乡、村干部的引领下,自愿投工投劳,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肩挑背扛,将路面拓宽到4.5米,终于打出了一条“脱贫大道”!

  今年,“不等不靠”成为南江干部群众中最“流行”的正能量,很多南江人开始了一场争先恐后的拓荒行动——把曾经撂荒的田土从杂草甚至是一人多高的荆棘中开垦出来,种上有机水稻或黄栀子。有20%的农户不仅把自家撂荒田土全种上,还租赁了外出务工农户家的田地。

  南江村群众正从以前因缺水而贫困的“苦熬”,变为因水而兴所激发的“苦干”。今年,村委会主任敖江沙将自己养殖山羊的规模从30头逐步扩增至目前的200头。“水源条件好了,作为村干部,我必须带个好头!”敖江沙说。

   一场“深刻变化” 见证“实在的成效

  今年入夏以来,雨水并不慷慨,但大家都不着急,因为大小山坪塘都已蓄有满满一塘清水。

  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在南江热火朝天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已普遍形成了这样大生产、大发展的配套格局。

  如今南江村的产业发展,已由长年“粮猪二元”致富无门,实现了向有机农业、黄栀子产业和乡村旅游“三驾马车”齐驱并驾的“转身”。而且,今年南江村人均收入预计达8560元,比去年增长18.8%。

  以前因为缺水,每年村里30%的民事纠纷都是涉水事件,村组干部全力调解也是疲于奔命。今年涉水纠纷已大幅减少,村组干部便有了思考发展、带头发展的精力和动力。去年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48件,群众增收、交通出行、住房改善、农田灌溉、饮水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有新突破。

  一滴水带来多重效应——从“靠天种粮”到全面发展,水润南江,贡米满仓。目前,全村已发展有机水稻1000亩、黄栀子1700亩,户均增收实现3000元以上。“行有好路、住有好房、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增收有门路”的愿景,正在南江村加速变成现实!

  一种“可喜转变” 引领“规范的机制

  前不久,南江村向全村招募山坪塘、水池、自来水厂管理员时,村民们均踊跃报名,且不计较报酬。从以前的“争着用水”,到如今“抢着护水”,水利扶贫生动且深刻地改变着南江村。

  目前,在市县水利部门以及栗子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南江村从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加强水利工程的长效运行管理,成立了山坪塘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达到了“有人管水、有序用水”的效果,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饮水运营管理机制等。丰都县副县长宋刚勇认为,从扶持建好水利设施到引导建立后续管护机制,表明水利扶贫的效果正在南江村深化,这正是继续演绎好“水故事”的根本保障。

  “市水利局在定点扶贫南江村的同时,投入35万元用于栗子乡场镇供水管网升级改造,解决了场镇周边12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丰都县水务局局长高和平介绍说,在市水利局精准扶贫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整个丰都县的水利建设都发生着重大改变。

  去年,该县坚持把水利摆在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完成各类水利投资80432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16.5%,同比增长21.3%。目前,丰都县完善了以推进“山青、水净、河畅、库美、岸绿”为目标的水利工作思路,着力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防灾减灾基础、改善民生和服务民生上下功夫,为建设“三峡库区明珠、重庆生态低碳经济重地、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文/余忠明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