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数朝古都也不是十里洋场 重庆的历史文脉怎么把

25.09.2015  11:01
      重庆沉淀了3000余年的历史,究竟该如何去发掘与保护?今(24)日,重庆市规划局举办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市民规划讲堂”迎来第三场,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总工程师方钱江就《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释疑解惑,而重庆的历史文脉,也将这样来“把脉”。

        据介绍,重庆建城3000余年,定名800余年,《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提炼了“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5类传统风貌特征,确定28个传统风貌片区、412个重要传统风貌遗存以及52个重要文献可考历史记忆点,明确了重庆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资源及保护体系。

        其中,28个传统风貌片区包括磁器口、金刚碑、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4个历史文化街区;丰盛、偏岩、走马、龙兴4个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城墙遗址、十八梯、山城巷及金汤门、鱼洞、寸滩、同兴、木洞、黄桷垭及涂山、鱼嘴、白象街、打铜街、北碚老城、中山四路、李子坝、山洞、南山-黄山、第十兵工厂(今长安集团)、人民大礼堂、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重钢等20个传统风貌区。其中,传统巴渝传统风貌片区14个、明清移民传统风貌片区2个、开埠建市传统风貌片区4个、抗战陪都传统风貌片区5个、西南大区传统风貌片区3个。

        “在这个《规划》里,也对传统风貌提出三方面的利用路径。”方钱江介绍道,一是维护传统风貌资源的文化价值,展现传统文化景观;二是挖掘传统风貌资源的功能价值,呼应历史文化意义,注入现代服务业态,促进资源活态利用;三是彰显传统风貌资源的旅游价值,策划都市旅游题材,支撑都市旅游内涵,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重庆也将制定出台《重庆市传统风貌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建设行为,统筹考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科学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钱江说。

        此外,《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于2015年1月21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在今天的活动中,有市民好奇重庆与北京、西安这样的历朝古都比起来,在保护方面有什么不同。

        对此,方钱江表示,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西安等古都不同,与广州、上海这样特色鲜明的十里洋场也不同,“重庆的历史文化是多维且多元性的,因此在保护措施上也更加多层级,形成点线面相互呼应的立体景观风貌体系。

        方钱江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筹备拟定《城墙保护实施方案》与《巴南区木洞传统风貌区保护实施方案》,其中,《城墙保护实施方案》中将涉及怎样将8.8公里长的老城墙保护、串联起来;《巴南区木洞传统风貌区实施方案》则打算规划将巴南木洞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街区。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