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辞高薪工作卖房返乡办厂:群里一吼订单来了

15.02.2015  13:13
【摘要】 黎光芬夫妇创办的鑫明光学,虽然只有40多个工人,但去年创造了90万元的产值  开县赵家镇,返乡创业的黎光芬对镜片进行抛光。2008年,黎光芬已经是车间主任,而丈夫则升到了科长一职,两人的年薪加起来有36万元。

  黎光芬夫妇创办的鑫明光学,虽然只有40多个工人,但去年创造了90万元的产值

开县赵家镇,返乡创业的黎光芬对镜片进行抛光。 重庆晨报记者 苑铁力摄

  在开县赵家镇一间200平方米的厂房里,几十台机器磨着指甲盖大小的镜片,这是黎光芬和丈夫创办的鑫明光学。每月,上万片经过抛光处理的镜片,发往武汉、东莞、成都等地大型光学厂,配备在佳能相机、苹果手机、安防系统等设备上。

  这家仅有40多个工人的厂,去年创造了90万元的产值。今年随着产能的扩建,产值能够达到180万元。

  辞掉高薪工作,返乡办厂

  黎光芬是开县人。1993年,17岁的她到东莞的台资企业信泰光学厂打工,负责做镜片的细磨抛光工作。

  2008年,黎光芬已经是车间主任,而丈夫则升到了科长一职,两人的年薪加起来有36万元。

  “我们曾计划存够50万元就不打工了,回家自己干。但后来真正让我们回来的还是孩子。”黎光芬说,那时候外籍户口的小孩无法在他们打工的地方参加中考,这让在外打工十几年的夫妻二人很受伤。2010年初,黎光芬卖了东莞的房子,回到了开县。

  2010年底,他们在家门口租了一个厂房,鑫明光学开业了。办厂买设备花了70来万,剩余的70万作为两个月的现金流。

  群里吼一下,订单来了

  黎光芬有一个90多位好友的光学好友群,这里面有20个重庆人,是职高的同学。当年,大家一起南下到东莞光学工厂打工。过去20多年时间,有的同学在外省光学厂当高管,有的自己办厂做加工。

  “总厂通常会把镜片细磨抛光这部分外包,朋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帮帮忙,只要我们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甩出一部分给我们做,的确是一件小事情。”黎光芬说,在QQ群里面吼一嗓子,订单就来了。

  黎光芬说,虽然厂在开县,但是做的订单都是给全国几家大型光学厂配套。前两年,他们做的光学镜片半成品最后用到了佳能的镜头上,最近两年光学厂开始转向苹果手机的照相镜头、高速路的摄像头以及安防摄像机,他们的产品也随之配套在上面。

  员工八成都是留守妇女

  订单有了,技术质量要过硬。一个镜片的精确度用毫米计算,经他们抛光的镜片最小直径只有3毫米,厚度只有0.03毫米。“虽然用机器制造,但是抛光更需要看工人的眼力和手力。”她说,完成一个产品至少有12个工序,需要6分钟时间。

  而这些高精度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由赵家镇的妇女完成的。“在我们厂里,除了几名男性管理人员外,超过八成都是留守妇女。”黎光芬说,她专程从东莞高薪聘请了两名师傅过来为员工培训、抓品控。

  每个员工会有三天的上工培训时间,师傅一对一指导完成整个流水操作。这三天的所有报废材料由厂里承担,三天后正式上工。“妇女干活很细致,平均工资在3800元,在开县属于中上水平了。”黎光芬说,她们有工作,还能照顾到家庭,人员流动性很小。

  今年,黎光芬添置了不少新设备,将产能翻了一番,扩大至80多万片。

  重庆晨报记者 王秋思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