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着力打牢贫困户长效增收稳定脱贫基础

17.01.2017  13:02

  

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着力打牢贫困户长效增收稳定脱贫基础

  

----奉节县乡村旅游扶贫典型做法

  

 

 

  奉节县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峡后扶”、 “西部大开发”、“生态涵养发展区”等特殊政策机遇,突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盘活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把乡村旅游作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致力于打造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全县乡村旅游扶贫覆盖贫困村48个,占全县贫困村总数的36%;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3.3%;乡村旅游年接待突破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亿元,带动1万余名群众就业创业,其中贫困户4000余人,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一、抓好五个结合,丰富乡村旅游扶贫载体

   一是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相结合, 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开门是店、关门是家”,安居乐业、增收致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全县28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三桥、杉木等安置点的36户贫困户通过从事乡村旅游摆脱贫困,实现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二是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相结合, 在兴隆镇卡麂坪打造首个古村落生态乡村旅游项目;在龙门村打造首个“巴渝人家精品民宿—龙门客栈”项目;在白帝城景区,打造杜甫草堂、《归来三峡》大型实景演艺乐园、大白城遗址保护项目等文旅融合项目,建成86户各具特色的乡村田园式风情农家。

   三是与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相结合, 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生态休闲农业为支撑,以采摘体验为乐趣,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亚源生态农业体验园等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吸纳农村富余贫困劳动力5000余人。

   四是与高山森林资源保护相结合, 依托丰富的高山森林资源和海拔地理优势,突出休闲纳凉、健康养生特色,建成高露淌露营基地、龙桥河露营基地、茅草坝露营基地、四十二坝避暑山庄、幸福313避暑山庄等32处。

   五是与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相结合, 立足资源优势和区域海拔、土壤、气候实际,大力发展以“三棵树”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全域化,形成低山脐橙、中山油橄榄和高山中药材为主的三个产业带,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暨产业扶贫示范园116个。

   二、创造有利条件,打牢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基础

   (一)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构建交通枢纽,完善配套服务。 在宝塔坪打造旅游过夜港和金三角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天坑地缝景区基础设施,建成54.3公里的旅游环线,将奉节县内的11个景区,湖北恩施、利川的5个景区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着力实施“32321”工程,构建“铁、公、空、水”多式联运体系,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完善乡村旅游示范点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消费者出入旅游目的地更加安全、舒适、快捷。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净化乡村环境。 今年以来,完成13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24个乡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集中清理裸露垃圾8000余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进一步规范景区26把滑竿诚信经营,取缔非法营运车辆15辆,规范摊棚摊点138家,乡村旅游环境进一步美化、优化、靓化。 三是强化宣传营销,抢占市场高地。 以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篮球赛、中英国际夏令营、《登三峡之巅 · 揽高峡平湖》探险登高节、“诗画奉节、醉美夔门”国际摄影节、中国白帝城诗歌文化节、乡村旅游扶贫开村节、桃林赏花季、兴隆避暑露营季、奉节脐橙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为载体,与央视、重庆卫视、人民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建成奉节旅游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拓展客源市场。

   (二)加大招商引资。 “十二五”以来,争取市级旅游BT融资规模达20亿元,企业债券12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和市级统筹投资25.5亿元、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融资资金15.5亿元、专项建设基金5.51亿元。争取市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每年旅游发展专项资金70%以上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发展。  利用“渝洽会”“渝交会”“农交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等各类招商引资洽谈会,落实24个具有较好引资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内资利用110亿元。截至目前,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8亿元,同比增长21%。

   (三)强化品牌打造。 加强全县10个标志性品牌营销力度。即:一座城市——白帝诗城;一个天坑——世界地质公园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一条地缝——世界地质公园最长的地缝“天井峡地缝”;一条暗河——世界地质公园最长的地下暗河“龙桥河”;一大图案——10元人民币背景为夔门;一座巅峰——三峡之颠;一个溶洞——“福地洞天”喀斯特地质奇观“神仙洞”;一代名果——中国驰名商标“中华名果”奉节脐橙;一条线路——奉节获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颁发的“中国最适合骑行游览线路”奖牌;一道美食——奉节·三峡第一桌,包括盬子鸡、紫阳鸡、高山腊肉、刨猪汤、野山菌、斑鸠豆腐、鲟鱼、大鲵、夔门虾和亚源秘制葡萄酒等美食。

   (四)强化管理服务。 一是强化行业管理。 63个乡村旅游扶贫村均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协会,制定了管理办法,统一管理、统一挂牌、统一服装、统一餐标、统一文明用语。 二是强化队伍培训。 统筹扶贫、人社、商务等部门,开展以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基本厨艺、农家乐服务规范等为内容的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思想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自强意识。 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积极践行淳朴善良、文明好客、包容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自立自强,不甘落后,创业致富,全面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扶贫”。引导公司、大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业,开办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其中,71户贫困户通过从事乡村旅游主动申请脱贫摘帽。

   三、确立发展模式,促进贫困群众稳定长效增收

   (一)示范带动,拓展就业渠道。 把景区打造成“精准扶贫“示范点”和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景区95%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县内贫困户。打造云雾、龙桥等旅游示范区10个,打造友谊村、三桥村等旅游扶贫示范村16个,杉木村、回龙村获得“市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称号。全县共发展农家乐1575户(星级农家乐98户),其中建卡贫困户630户,总床位超过13000张、餐位达31680个。每户农家乐年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其中微旱农家乐年卖茶叶蛋12万个,实现年均销售额12万元左右。

   (二)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农旅、商旅融合,土鸡蛋、腊猪脚、方竹笋、岩蜂蜜、猕猴桃、脐橙、葡萄、泡菜等农特产品变热销商品,乡坛子香菇酱获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全县网销农特产品累计达2亿元,农产品溢价10%以上。坚持互联网+乡村旅游,依托阿里巴巴,发展电子商务1500家,发展村淘合伙人80个、淘帮手270个,带动近1万户群众和贫困户从事线上线下销售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物流配送和帮助网上订购旅游食宿,助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

   (三)互助协作,建立链接机制。 兴隆镇龙门村成立村互助基金协会,会员达60个,入会贫困户53户。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给予贫困户2000元的资金补助;对专业合作社每带动一户贫困户,给予1000元的资金补助。鹤峰乡青杠村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互助方式,实行土地和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分红的模式,4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收入3.8万元以上。

 

        产业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