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乡村退休教师成“百事通” 笔耕20年守候乡村历史

04.06.2018  12:13

杨真权记录的甘宁镇二十年来的天气情况。通讯员 刘黎 摄

华龙网消息,乡村文化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最近,重庆万州区“十佳新乡贤”评选活动中,63岁的乡村退休老教师杨真权成为“乡贤”之一,他从教37年,记录乡村气候23年,藏书近万册,整理乡村历史资料逾300万字。“乡贤”二字是对老教师守候乡村历史的褒奖,杨真权本人也成为甘宁镇乡村文化的一张“活名片”。

杨真权新濯心斋里的部分藏书。 通讯员 刘黎 摄

辛丑翁”编镇志,笔耕20年写“甘宁五部曲

见到杨真权的第一面,他穿着暗红色的翻领短袖,一个黑色公文包服帖地挎在他身后,头顶锃亮但精神抖擞,讲话时目光矍铄,像是一个走街串巷的民间“百事通”。

读书买书是杨真权一直以来的最大爱好,刚刚装修好的家里,他将最大的一间房屋做了书房,取名“濯心斋”——“个中辛酸,惟己知也;文字粗鄙,谓之丑也;余姿质不及松柏,实乃望秋先零,以‘翁’自谓,名副其实也。至于‘濯心斋’,随时以书濯心,平素一大好也。”杨真权笑着说。

甘宁历史悠久,却没有一本完整的书籍来记录,我从1995年开始,收集与甘宁相关的资料,目前已编撰的《甘宁镇志》资料100余万字。”编写镇志的过程极其辛苦,除了实地考察外,还要参考一些其他地方的镇志范本,如书房右上方的《忠县志》和《巫山县志》。

濯心斋”里,两壁书橱里按照诗歌、民俗、小说、修养等标签分类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籍,共9000多册,“很多书籍都是从旧书摊淘回来的 ,只要与甘宁的历史文化相关,不管多贵,我都不会吝啬。其中有一套《康熙字典》在十多年以前买成3500元,现在保存在老书房那边,市面上应该找不到了。

收藏甘宁,绝非易事。从1995年开始,杨真权为了调查史料跋山涉水,跑遍了104.8平方公里的甘宁镇。他经常跑图书馆,逛旧书摊,也求过老朋友,摩托车都骑坏了三辆。

我骑着摩托车被群狗追咬、在考察古文物的时候毒蛇从脚边梭过、蹚水过河时脚底踩空差点被洪水冲走,还好最后都有惊无险……”谈及往事,杨真权气定神闲。

多年来,杨真权整理编撰了300多万字的“甘宁五部曲”:《醉美甘宁镇》23万字,已出版;《险被遗忘的文明》56万余字、《谱牒撷英》约60万字,都已编撰成集;《笔下甘宁》约80万字、《甘宁镇志》100多万字正在编辑当中。

杨真权记录的甘宁镇二十年来的天气情况。通讯员 郭明月 摄

守候乡村历史,手录8000多日气候变化

在甘宁镇初级中学的教师宿舍里,我们见到了杨真权的另一间书房,红褐色的旧书架、被书籍占领的办公桌,从民间收购的旧时纺车、灯具、碗碟、化石、象牙小秤、手炉、陶罐、瓷器、帽筒等物件摆满了他那三米高的书架,还有上了几把大铁锁的大书柜。杨真权告诉我们:“这可都是我的宝贝,怕被小偷惦记,一直放在这边,没有搬到新居。

话语间,杨真权已从其中一个柜子里抱出一摞文件夹,是23年如一日的天气情况记录,“有时候我没在学校,我会叫其他老师帮我代录,甘宁镇8000多天的气候变化全在这里。

杨真权说,甘宁镇的气候很好,很宜居,但有时也有一些反常现象,“2000年的7、8月份,甘宁镇还连续出现过40多天干旱的极端气候,2001年10月连续20多天绵雨,有些年份4、5月间天气寒冷,农民栽秧要穿棉袄。”杨真权说这样的气候在甘宁镇并不多见,为方便后来的研究,他都会把当时的情况给记录下来。

甘宁的每一个角落,我都了然于心,所有资料都是我走村串户收集来的,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杨真权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阅读到甘宁的文化历史,知晓甘宁镇的前世今生。

用坏两部相机,用镜头记录乡村40年变迁

改革开放以前,甘宁镇除了过境的万忠公路以外,没有一条乡村公路,而万忠公路还是泥结石路面,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处处水凼。

而今的甘宁镇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40年历史的见证者,杨真权用相机记录下来甘宁镇的点点滴滴,甘宁镇的镇村“公路建设”、镇上村里的“园林绿化”,还有一些田野、文物、重大活动……

为了拍摄到这些珍贵的画面,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到现场,四十年来已经用烂两部相机,电脑里存的底片两万多张,洗出的照片超过一万张,整整齐齐地按照事件分类,塞满了上下三层书架。在这间小小的书房里,记者仿佛窥视到整个甘宁镇40年的沧桑巨变。

2000年,7月15日,大暴雨,甘宁坝两边岩壁悬挂瀑布,为拍摄瀑布照片,杨真权差点被洪水冲走,双手也被山林的荆棘给刺破,但他浑然不顾,抓拍好照片以后还赋诗三首,其中有“不为稻粱为旅游,冒雨疾行丛莽中。览尽甘宁万千瀑,人皆笑我一痴翁。”“浑身湿透不觉寒,万千瀑布两面山。甘宁旅游早晚事,今日照片明日看。”甘宁一校校长易忠联看到杨真权的诗以后笑他是“瀑痴”。

他的工作比较辛苦,经常是最后一个吃饭,有时候去深山老林去拍那些照片,全身被泥巴和雨水淋得湿透,有时候身上还会被刺得挂彩。”妻子吴良菊一直支持着杨真权的工作,心疼他、理解他、也为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感到骄傲。

杨真权整理编撰的《醉美甘宁镇》精选了713张照片,23万多文字,记录了甘宁镇域多处名胜古迹、古桥梁、古寨堡、崖居、古墓葬等......其中收集的多处石刻碑记,对研究甘宁镇域乃至渝东地区清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在杨真权每天仍然坚持读书两小时以上,在过去的岁月里,他23次被评为学校或学区先进教师,9次被评为甘宁乡(镇)先进教师,受到县级(含部门)表彰18次,3次受到万州区级部门表彰,论文两次荣获重庆市级部门奖励;2016年被提名为万州区十佳读书人和第三届感动万州区十大人物;2017年被评为“万州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十佳新乡贤”。他获得的奖状和证书摞起来有一尺多厚。

华龙网记者 佘振芳 通讯员 刘黎  史志强

原标题:你的诗与远方,他的爱与坚守——退休教师300万字记录家乡历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