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487) | 汇聚了苗族文化精髓的彭水苗族银饰,岂一个“美”字了得!
如果让你说一下你眼中的苗族银饰,你会如何来形容呢?华丽、精美、隆重、瑰丽、华贵……而这些词藻似乎只能体现它的外表,而非内心。你想更一步地了解吗?一起来看看吧!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因此,苗族银饰的艺术世界是多彩多样的,以其众多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展示出了其内涵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重庆彭水,我们也能见识到苗族银饰以及其锻制技艺的魅力。
彭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技术较高的铜器锻造技术,彭水先祖们制作了精美的虎钮錞于、编钟等青铜器,银器制作一脉相承,融入了青铜器锻制的高超技艺。
而庹氏是彭水土生土长的的苗族后裔,其银饰锻制技艺汇聚了苗族文化的精髓。其花鸟图案等纹饰,在赋予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寓意中,注入了苗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彭水千百年金属手工艺制作的代表,对于研究彭水苗族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美术学,以及彭水民族工业史,都具有活标本的作用。
2016年,庹俊鹖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的传承人,也是全市这项技艺的唯一一位传承人。
庹氏家族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由来也早。大约在清代初年,庹氏先祖一支搬迁到庹家村定居,繁衍生息。清代同治年间,庹氏家族事业走向繁荣,女性对银饰的需求日益增加。庹金光成年便接手家庭作坊,购买银子,锻制手镯、衣饰和小孩帽饰品等,自此世代相传。
到了庹俊鶡这一代,他说自己是在长辈们制作银饰的叮当声中长大,8岁开始学习银饰加工,12岁制作了第一件作品。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学好。2011年,庹俊鶡办起了银饰作坊,利用祖传技艺制作苗家首饰、生活用具。
但庹俊鹖并未就此满足,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之中。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人们一直有佩戴银饰的习惯。然而,苗族银饰的样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银饰锻制也不同。对此,在制作银饰的过程中,庹俊鹖只要听说哪里有手艺好的老银匠,他就会上门请教,他的学习足迹踏遍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同时,在他作坊的书架上,还放着很多关于银饰制作的的书籍,在空闲时他便通过书籍、网络自学。
“好的银匠,不一定就是好的老师,很多老银匠擅长锻造制作,但不擅长教学徒,所以我的学习过程非常艰苦。”庹俊鹖说,在外地学习,因为语言不通,学习交流起来特别困难,自己的身体也受了不少伤。经常被银子烫、被松香雕刻板烫,曾经有一次打铜条把手肌腱打伤了,那段时间里,他连吃饭、拿东西都需要别人来帮忙,后来做了手术才得已恢复。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困难,但庹俊鹖却从来没后悔过,反而是这些困难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件作品。
雕刻手艺是制作苗族银饰的精髓,要想打出精美的银饰,首先得练好手上功夫。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庹俊鹖总是趴在风箱板的铜板上练雕刻,常常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在庹俊鹖的作坊里,除了可以看到苗族常见的银首饰外,还有银器具,包括碗筷、盛酒器等。
除了祖上流传下来的模具外,庹俊鹖也做了不少,现在有50多件模具。庹俊鹖说,打造模具需要先画图,接着再雕刻,最后再用自制錾刀反复冲錾铜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在这当中,做头饰是这些工艺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做一件头饰一般要花半年时间,“银饰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磨炼身心的过程。”庹俊鹖说。
看!庹俊鹖拿着喷枪将一块银块熔成银条。只见喷枪吐出红蓝色的火焰,银片瞬间发红,镊子夹起,淬火……熔铸烧焦、叮当敲打间,银片上开起了一朵花,脉络清晰可见。
模具、铁砧、焊枪……庹俊鹖将自己的激情和生命全部倾注在每件作品中。熔银、锻打、拉丝、打磨……每一个步骤,庹俊鹖都小心细致、精益求精。银首饰、银器具……一件件精致的饰品大美无言,传递着积淀千年民间艺术的灵性和智慧。
来源:彭水融媒微信公众号、视界网、彭水快报百家号、华龙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